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地质构造的储水性能与地下水开发

时间:2015-06-18 10:23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周政 点击:
[摘要]随着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导致我国的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越为的迫切。而在众多的水资源当中地下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且其开采量正在逐年上升。在对地下水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
  [摘要]随着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不断进步,导致我国的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越为的迫切。而在众多的水资源当中地下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并且其开采量正在逐年上升。在对地下水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也就是地质结构的储水性能。在对地下水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地质结构的储水性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地质结构的储水性能与地下水开发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解决我国人口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水文地质构造 储水性能 地下水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人口数量、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成为了人们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对于所有的问题来说都与水是离不开的。 
  对于社会经济来说,水与其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众多的水资源当中地下水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水资源。对于地下水开发来说与地质构造的储水性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地质构造的储水性能分级 
  根据地壳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以此来决定着地下水构成规模和其储水性能。 
  根据地质结构的不同,我国区域内水文地质蓄水构造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如下: 
  1.1 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 
  对于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域来说,该构造和地貌的行迹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延展相对来说也是比较远,其控制范围非常大,具有非常良好的储水功能。该构造能够使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着相似的总迳流方向,水动力循环方式及其条件都能够按照全国范围内大地质结构格局进行划分。该构造基本都是以基岩山区为主,能够为地下水的含水量进行及时的补给。同时期山脉的走向与平原展布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水动力因素也是由山区与平原高差来决定,以此来保证该地质构造的储水能力。 
  1.2 I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 
  I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是在I级的基础之上与I级以大角度斜交阻水或者是呈正交亦或者是山脉叫哥,其形态和大小都有不同,此地质构造可以划分为I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在该区域内,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着比较详细的迳流、不急以及排泄系统,可以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单元,同时此构造还可以被称之为典型的蓄水构造。 
  1.3 III、IV级水文地质的构造的划分 
  以II级水文地质蓄水构造区作为基础,其内部结构有多处不同,其方向的断裂和褶皱,这些都将是对蓄水构造区进行划分的依据,其区域含水层的透水性以及岩层内空隙发育的特征具有不均匀性、方向性以及分带性。然后根据相关的定量指标将III级区域进行划分出IV级区域。 
  对于地质构造储水性能来说,I级水文地质构造的储水性能最为优秀,II级次之,以此类推,也就是说等级越高的区域其储水性能越为有效,补充水含量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有利于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 
  2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相对来说我国地下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其跨度广,地貌各异,从而导致我国地下水的分布非常的不均匀,在南方的分布要远远的高于北方。但是相对来说,南方人口基数要远远的超于北方,从而使得地下水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就以最近十年的情况来说,我国每年对地下水的开采增长量居然达到了以惊人的二十四亿立方米的速度在增长着,并且有再次增高的趋势。 
  同时,有些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在对地下水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没有节制,同时也没有顾忌到当地的地质结构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坍塌和地面下沉等情况。 
  此外就是地下水受到工业的污染,使水质发生变化,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我国目前应该急需处理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如何有效应对现有的环境问题,各个城市和地区应该尽快提交有效的解决策略。 
  3如何有效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开发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