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烂根”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剪力墙根还容易出现“烂根”现象,即浇灌混凝土时,柱、剪力墙根部混凝土出现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蜂窝”和“孔洞”现象。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根部楼板混凝土面不平且未采取堵缝措施,致使水泥浆流失。二是层高超过5m时中间部位未留浇筑口,混凝土从顶部直接落下,由于自由落差大于3m,在柱、剪力墙内纵横向钢筋阻拦下,致使粗细料分离。同时,由于一次成型高度过大,也易使振动棒长度不到位,从而加剧“烂根”现象。要解决“烂根”问题,可采取堵缝措施或在中间部位预留浇灌斜口。
(五)缝隙与夹渣层
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梁板上垃圾应用吹风机吹净,墙柱应留清扫孔,砼浇筑前先浇50mm厚净浆,以确保与原砼面有机结合。
(六)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梁、柱接头处支模方法严格按模板方案施工,质检员认真检查与复核。
(七)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
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当有预留洞时可利用预留洞辅助检查。
(八)梁柱节点留置砼试件问题
梁柱节点留置砼试件问题通常为:在梁柱砼强度等级不同且不连续浇灌砼时,未留置梁柱节点处的砼试件。在实际施工中,未留置梁柱节点处的砼试件有两种情况:一是节点处的砼强度按柱子的强度等级浇灌,未留置砼试件。此种情况可称“有惊无险”,为施工人员一时疏忽使然,尚可通过砼回弹检测等方法解决。二是节点处的砼强度按梁板的强度等级浇灌,未留置砼试件。此种情况可谓“险象环生”或“危机四伏”,其可能因施工人员概念不清造成,或因工地技术负责人对节点部位砼强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要解决梁柱节点留置砼试件问题,应制订节点部位的砼浇灌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落实。
结束语
框架结构在地震时所遭遇的破坏会造成人民生命与财产损失,其破坏情况与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紧密联系。在框架结构墙、柱、梁、板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施工人员必须认真熟悉和掌握各类规范、规程。做好基础深梁、基础圈梁、系梁等方面的施工。力求做到施工前有预防,施工中有标准,施工后有保护、有验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框架结构墙、柱、梁、板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广栋.对框架结构施工问题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2年8期.
[2]柯贤强.论建筑施工中无板框架主体结构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