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毛心灵世界的展示
在生活上,三毛有多个角色,她是一个作家、翻译家、教师等。她曾也是以我手写我心的方式进行创作。她觉得一个作家写作要向读者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种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不是单纯的为了舞文弄墨,发发牢骚。在她作品中表现得坦诚直率,这样率性而为的创作为三毛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感情上,三毛最爱的是那个德国人荷西,他也非常爱三毛,后来他因为心脏病突然离世,三毛很难过,所以才再次出国。他们俩人的感情很好,可是没有正式订婚。实际上,三毛不可能会配合订婚这样的仪式,她那样不羁地个性怎么愿意穿上婚纱,进行对她来说漫长的订婚仪式呢。如果这样做,她一定会说"我可不想被你们搞得像小丑一样"。三毛把感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当时她一度想要自杀,因为她一生中总有一些她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一直存有遗憾,所以荷西死后三毛人生的意义就变成了一个句点。
大家对三毛的批评一直都有,但她不是太放在心上。我觉得她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会走出来,她的内心已经够辛苦了,也顾不得外面了。她对名利看得很低,如果好好经营她可以把自己推到更高的位置,但她是一个很需要安静呆着的人,变成公众人物使她增加了很沉重的负担,她不喜欢这样。
三毛选择波西米亚风格,可能她是选择了一种孤独,具备勇敢、坚强的波西米亚,表面的流浪无法掩饰内心的欲望,渴望自由,但在这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寂寞。波西米亚那种原始、粗放的生活方式,或许就是三毛所追寻得生活状态。"唯一的三毛"是一代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橄榄树",其用生命进行灌溉,傲然独立在滚滚红尘之中。
【参考文献】
[1]徐岱卫华.论波西比亚文化现象的美学景观[J],文艺研究.2008(10):(2)
[2]吉亚卡摩?普契尼.波西米亚人[M],1896
[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13)
[4]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120)
[5]三毛.闹学记[M],哈尔滨出版.2004:(4)
[6]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哈尔滨出版.2003:(9)
[7]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哈尔滨出版.2003:(118)
[8]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120)
[9]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55)
[10]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34)
[11]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哈尔滨出版.2003:(2)
[12]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13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