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灾难报道中的原型叙事与困境思考

时间:2015-05-26 10:2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赵利利 点击:
[摘要]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习惯将民族文化中的原型意象融入到新闻的叙述话语以唤醒受众的集体无意识,发挥群体在场的精神凝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对抗式解码。本文以人民日报对云南鲁
  [摘要]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习惯将民族文化中的原型意象融入到新闻的叙述话语以唤醒受众的集体无意识,发挥群体在场的精神凝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对抗式解码。本文以人民日报对云南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以荣格原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灾难报道中战争英雄原型的再现分析,指出灾难报道中的原型叙事困境,以期对新闻报道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灾难报道 原型叙事 
  灾难新闻是突发事件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习惯将民族文化中的原型意象融入到新闻的叙述话语,以唤醒受众的集体无意识,发挥群体在场的精神凝聚作用。直到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发生,这种叙事方式依然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但是,媒介在充分发挥原型叙事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意识到时代语境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程式化的报道方式很容易激发受众的对抗式解码,对新闻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灾难报道中原型叙事的优势与困境,对主流媒体优化叙事方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理论概述 
  与西方媒体关注灾难中的人和灾难本身不同,我国媒体通常将灾难中的救灾环节作为关注重心。这种差异性新闻实践除了与新闻理念的不同有关之外,还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因素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在灾难事件刺激下表现出来的叙事惯性,而这种叙事惯性的内核就是英雄原型。本文以人民日报对云南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以荣格原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来进行灾难报道中战争英雄原型的再现分析,并指出灾难报道中的原型叙事困境。 
  原型是一个多面指向的能指概念,不同学科领域的“原型”有不同的界定,本文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心理学为论述的理论基础,这里的“原型”采用它的心理学所指。在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中,与原型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无意识。荣格认为无意识是指那些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就是原型。[1]荣格用“原型”或者“原始意象”的概念说明某种决定着领悟模式的要素,认为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而不管它是否具有容易辨认的神话性质和特征。[2] 
  原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语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不断变形和重塑,随着历史文化的进一步沉淀,我国民众共同认知的原型不再只是远古神话和古代文学中的故事模式,还包括近代中国在抵抗外辱赢得民族解放过程中媒介塑造的英雄形象,即战争英雄原型。原型的扩展虽然仍以我国古代神话中的英雄母题为基础,但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后,随着古文和白话文在语言继承上的轻微震荡,战争英雄原型成为灾难报道的主要叙事模式继承。灾难报道中的英雄原型叙事是时代内容对原始意象的重新激活和加工,是民族集体情感基因的现代表达。 
  二、灾难新闻中的原型分析 
  (一)英雄主义的原型复现。 
  1.“大禹式”英雄的直接复现。 
  “大禹治水”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重要内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己为人”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们盛情传颂。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塑造的典型形象很多都是“大禹式”英雄形象的直接复现,不管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大禹式”英雄屡屡见诸报端。在云南鲁甸地震中的报道也不例外,以下为鲁甸地震中人民日报一篇报道中摘录的内容: 
  “党员干部站出来,帮助群众转移!”地震发生时,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村支书唐正云立即发动全村党员组织村民转移——他自家的房屋垮塌,家人被埋,他却没顾上回家救援。等群众安全转移后,他带领几位党员回村救出6名村民,却没能救出自己的家人。(人民日报 2014.8.8第2版) 
  村支书唐正云的事迹与大禹的形象非常相似,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起沉淀在社会集体感情中的英雄情怀,对救灾英雄产生崇敬之心,从而团结在救灾英雄的周围共同抗击自然灾害。英雄原型的叙事方式使得新闻文本中的典型人物得以成功塑造,典型人物的号召力和精神标榜作用得以彰显,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也在典型人物的精神凝聚力作用下得以发挥。 
  2.个人英雄的集体主义进化。 
  “大禹式”的英雄是个人英雄的典型代表,远古时代的人们一方面无法战胜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另一方便又充满了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两种分裂存在的现实境遇使得虚拟英雄的出现成为人们生存的精神武器。但是,这种虚拟的神化英雄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游离于人类的七情六欲之外,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英雄人物的号召力日渐式微,神化英雄发生“仙化”和“文学化”转向,即英雄的符号意义成为普遍意义。而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再现,真实性是新闻话语的主要追求,因此,英雄式典型人物的塑造与现实人物的非神性具象形成激烈冲突。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我国主流文学作品在使用英雄原型的叙事模式进行典型塑造时开始探索个人英雄的集体主义置换[3],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灾难新闻报道,如下例中人民日报对鲁甸地震中救灾情况的报道: 
  79岁高龄的河北冀州职工医院院长吴殿华,率领医疗小分队星夜赶赴灾区;河北枣强县芍药村党委书记王文忠带领村民组成“抗震救灾小分队”,携带农用工具风雨兼程;在鲁甸震中的龙泉村,幸存者纷纷加入救援工作,用行动抚慰伤痛……(人民日报 2014.8.7第1版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