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学生青春期的自我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的不断增强,礼仪生成教育需要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引领和督导,那就是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有机配合;而完成对学生的公德考量,也就必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礼仪教育,其实质就是遵守一种起码的道德规范的教育,是合格公民的教育,它的过程是由外在要求逐步变成人们内在的需要,成为人们心中自觉的准则,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必经之路。
他律以礼仪规范行为,学校定规矩,教师作评价,家长来督查,学生自纠自律。每学期每个学生都有100分,可以对照礼仪规范用来纠错,家长、班主任(老师之间及时交流)都有一个小账本,违反一项扣一分,学期末量化考核汇总,失分越少,说明学生行为越规范,越符合公德的基本要求。这种多方协调、全面评估、留有余地、自我纠错的评估机制,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学生从被动地、被迫地遵守礼仪规范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对立中走向统一,在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表明学生由稚嫩一步步不断走向成熟。
当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特殊保护和积极引导,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够使学生按照道德和法治的规则做事做人。具体来讲:家长除了监督孩子对礼仪规范的遵守和落实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积极、和谐、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为孩子树立榜样,感染子女,言传身教,从而形成适当的教育期望。作为家长,不但要经常与老师交流,更应注重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必要的物质奖励,使他们在父母的引导下全面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达到礼仪教化的根本目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公德礼仪教育,全社会也都有责任有义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公德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至关重要,依靠社会舆论打击不规范不道德的社会行为,揭露各种丑恶行径,净化社会风气;坚持正面引领。以各种新闻媒介为窗口,使礼仪公德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就会大大提升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他们以礼仪规范自我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美好的社会公德。文明礼仪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当然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估机制。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