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应用研究

时间:2014-03-04 09:1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张新献 点击:
摘要:使用强夯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在加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强夯,从而制定加固方法,以达到技术要求。合理地确定各个强夯参数,才能够有效达到预期效果,符合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应用 中图

  摘要:使用强夯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在加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强夯,从而制定加固方法,以达到技术要求。合理地确定各个强夯参数,才能够有效达到预期效果,符合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16-02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一般认为,夯击时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强大动能转化为波能,从夯击中心(振源)向土体内传播。对表层地基土,面波使土体松弛,加之夯锤的侧向挤压,可造成夯点附近地面隆起。对深层土起加固作用的主要是体波。其中压张波使土体受到拉压作用,引起孔隙水压力瞬时增大,抗剪强度降低,同时伴随着强制压缩和振密。剪切波会使土颗粒间受到剪切作用,导致土体结构破坏、裂除发展,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随着孔隙水的排出和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体固结压密,强度提高。当强夯终止后,由于土的触变性,土粒、离子和水分子体系随时间而趋于新的平衡状态、地基强度进一步提高。对非饱和土地基而言,可以归结为压张波的反复作用,使土体固结压密。对于含水量较高的饱和土地基,是体波的反复作用和折射、反射重复做功使其获得加固效果。由于纵波可以在波相介质中传播,所以强夯法也可以用于水下工程的地基加固。

  1强夯法加固地基施工要点和要求

  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如起重机、自动脱钩装置、夯锤)应满足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且必须保证施工安全。夯锤锤重一般不宜小于8t,常用的为10t、12t、17t、18t、25t;其落距不宜小于6m,多采用8m、10m、12m、13m、15m、17m、18m、20m、25m。

  强夯施工时,夯击点布置根据基础形式和加固要求确定,对大面积地基,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网格、三角形排列;对于条形基础,可以采用成行布置;对于独立基础,可按柱网设置采取单点或成组布置。在基础下面必须布置夯点。

  夯点间距可根据夯击坑、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特点确定,一般为夯锤直径的3倍,第一遍夯击点间距为5~9m,夯击遍数一般为2~5遍。对于较多细颗粒或者透水性较弱的土层,其工程要求也比较特殊,针对这种现象,强夯击的次数可以有所增加,次数自检的间隙时间与孔隙中水压力消散请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为1-4周。

  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对厂房柱基亦可以一排一排夯。夯压加固顺序为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最后一遍夯完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遍。

  强夯施工必须按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数为施工控制数值,也可采用试夯后确定的沉降量进行控制。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宜用砂土将坑底整平,然后进行下一夯击。每一夯击一遍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将夯坑填平,方可进行下一遍夯击,最后一遍的场地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夯施工应做好施工记录。

  经过对比地勘资料,我公司提醒设计注意在地勘报告中反映了当地地质及水文情况不适宜用强夯处理。经查论证并在在小范围试验后,确认该地区不适宜用采用单纯的强夯法处理地基,经设计单位重新计算后采用强夯置换和加铺粗粒土垫的方案解决的地基处理问题,从而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