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一文教学,我以导学单的方式引领学生个体先学,又在课堂教学中,以“初读,说读懂的话”“精读,说发现的话”“练笔,说创造的话”板块推进,目的正是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思考、交流、表达的时空,鼓励学生在与特定的学习内容相遇中,在与同伴交流中,在与老师对话过程中,在特定的任务情境、教育语境中,逐渐地、自主化地生成自己的思维和见解。 附:导学单 1.自学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初读,说“读懂”的话。 《鞋匠的儿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写人的文章通常需要读懂:“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这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想表达对他的什么情感”、“又是怎样来写的”等问题。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哪些内容呢?请简要写一写。 3.细读探究,感悟发现。 (1)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词,勾勒他们的心路历程吗? (2)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与林肯的演讲息息相关。细细品读林肯的三段演讲,你觉得他的哪些言行特别巧妙?在书上作作圈画、批注,写下你的发现。 4.你想更多地了解林肯吗?可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 三、实现表达生长 表达型课堂以大板块推进教学,教师由台前退至幕后,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表达、充分表达即可,教师就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恰恰相反,为避免学生的表达只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低水平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推进中,应充分预设学情,对话题展开中学生思维与表达上或许存在的困难作充分预估,这样,课堂中一旦发现学生思维受限或表达受阻,便可及时出手,进行点拨引领,促进提升。 《鞋匠的儿子》教学中,笔者预设“走进并再现参议员的内心”和“品读林肯的三段演讲词,评述其丰富内涵、表达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林肯的人格魅力”可能是难点。果然,在第一板块“说读懂的话”理解参议员们的“尴尬”心理,学生只会套用原文中的话语泛泛而谈,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笔者适当补充了“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最高领袖、三军统帅”“林肯与以前历届总统(例举)身世对比图”等事实资料,然后引导学生紧扣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补充资料,角色转换说一说:如果你就是参议员,你心里会怎么想?这样,学生对参议员们的尴尬心理就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和表达,也为第三板块的练笔,撰写“一个参议员的心路历程”埋下了伏笔。 再如,第二板块“说发现的话”教学中,教师抛出了“三段演讲,既不华丽,也不深奥难懂,却为何具有如此震撼人心、扭转局面的力量?看似平常的语言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智慧和魅力?”这一开放性话题,学生在个体阅读批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大堂交流也确实能谈出自己的发现,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尚处在“散点状”和“原生态”,而且,学生更多能发现和体会到的,是林肯的人格魅力,对于林肯演讲的表达特色则关注不够。这时,教师就需在肯定学生已有发现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引领:“请大家将林肯的三段演讲连起来读一读,想想林肯的三段演讲究竟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核心观点?”进而发现林肯的演讲魅力之一:核心观点鲜明坚定,针锋相对。至此,教师继续追问:“林肯演讲时,观点坚定鲜明、针锋相对,但在演讲的态度、语气、方式方法上,有没有以牙还牙、咄咄逼人?”学生很快说出林肯的演讲魅力之二,是态度方法诚恳谦逊,刚柔并济。而且,正是林肯“在原则性问题上的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寸步不让”和“宽容大度、谦和挚真、倡导平等”等态度的完美结合,使他的演讲智慧与人格魅力如此相辅相成,让本想羞辱他的参议员们不得不由衷折服,最终化为一片赞叹的掌声。 这样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获得了准确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方面的提升,实现了表达的生长。 参考文献: [1]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与阅读教学本质新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3(7). [2][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绪论7. [4][5][6]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4.104.10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