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目标预设。在课程教学中,该如何有效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部分目标。譬如:倘若学生能力较高,表现好,可以适当提高目标要求;反之,如果感觉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学习显得有些“吃力”,则需要降低学习要求。其次,学情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整体水平不同,课堂活动也需有所不同。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动态课堂,教师需要预设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以便能从容应对课堂“意外”。另外,需要预设好各教学环节与步骤,何时讲解分析、何时交流讨论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预设教学手段,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给师生互动交流奠定基础。如教学《北方民族大融合》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资源组织教学,设置活泼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述;设计多类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想象描述、总结归纳、合作交流。 三、课堂动态生成的关键:捕捉生成资源 在历史教学中,即便教师课前充分预设,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可能就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节奏。而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灵活应对这些“意外”,尤其是学生的突发质疑、突然提问等,动态精彩生成就会随之而来。因为同学们所提的“意外问题”,通常说到“点”上。对于教师而言,有时候这些点并非“重点”,甚至扰乱了课堂秩序,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教学尴尬。但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点就是他们的思维“疑点”或者“难点”,是点燃智慧的“燃点”,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起点”。因为当同学们真正思索时,他们才会质疑,才会提出问题,给课堂教学提供生成信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判断课堂“意外”,有效应对,因势利导,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认知知识。 首先,正确对待同学们的错误,将错就错,促使生成。由于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加之同学们思维有限,他们难免会出现理解错误、认知错误。此时,教师需要把握教育契机,发掘这些“错误”信息中所蕴含的“生成”资源,将错就错,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课堂动态生成。如对于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学生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举例说明,加深理解。其次,注意偶发事件,捕捉生成信息,促使生成。另外,机智应对学生的突发质疑,点拨引导,促使生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因已有经验、知识等影响,会突然提出质疑,来判断推论知识的合理性。此时,教师不能直接回避同学们的质疑,而需要机智判断,诱导生成。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