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例/10万人,而存活率只有2%~11%。早期识别和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关键,而心肺复苏的质量同样也非常重要。虽然2010年的指南强调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但实际执行的状况与理想标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为此,美国心脏学会组织北美地区的专家制定了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共识,涉及4方面的内容:(1)复苏小组心肺复苏质量的评价指标;(2)如何监测和反馈,包括患者对复苏的反应、团队的表现;(3)如何保证复杂环境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4)心肺复苏的持续质量改进。专家共识包括当前明确的建议及将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1当前的建议 (1)必须认识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其他所有复苏措施的基础。确保心肺复苏质量要达到的目标。 ①胸外按压分数(chestcompressionfraction,CCF,是指发现心脏骤停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整个过程中胸外按压时间的比值)大于>80%; ②胸外按压的频率100~120次/min; ③成人胸外按压深度>50mm(避免倾斜,婴幼儿和儿童的按压深度不少于胸廓前后径的1/3); ④避免过度通气(只需轻微的胸廓抬起,呼吸频率<12次/min)。 (2)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心肺复苏要做到: ①至少使用1种方法来监测小组的复苏质量(传统指标包括胸外按压的频率、深度和胸壁回弹情况;某些新指标只能用作回顾性分析,包括CCF,除颤前、除颤中和除颤后的按压中断;某些指标当前尚不能有效获取,包括通气频率、气道压力、潮气量等;或者采用专人直接观察和指导); ②根据实际可用的条件,至少使用1种方法来监测患者对复苏措施的生理学反应(冠脉灌注压大于20mmHg,动脉舒张压大于25mmH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大于20mmHg,1mmHg=0.133kPa); ③根据患者的生理学反应持续调整心肺复苏的措施。 (3)通过以下措施,团队相互合作以达到最高质量的复苏: ①迅速开始胸外按压,尽早达到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②复苏小组的领导能够纵观全局、有效指导,确保迅速和最佳的心肺复苏; ③在实施高级救治措施和转运时要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4)救治系统(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医院和其他专业的抢救方案)应该做到: ①建立一支高效合作又能够各司其责的团队,在整个过程中确保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②获取每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质量的数据,开展持续质量改进计划,优化今后复苏的措施;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