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启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在诗坛上享有盛名。而高启的词往往被人们忽视。为了全面把握高启在文学上的成就,及明代词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以高启的词集《扣舷集》为中心,分析高启“信笔写来,别有高境”的创作态度。词人的创作态度与词人作品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受时代环境背景影响,创作态度有其独特的一面,创作态度还对其词的题材、艺术特色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创作心态高启扣舷集 “高启(1336-1347),字季迪,苏州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以青丘子为号。诗文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号‘吴中四杰’。洪武二年(1369),应诏赴金陵纂修《元史》。翌年史成,授翰林院编修,旋擢为户部侍郎。高启力辞,乃给金币放归。后坐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文一案获罪,被腰斩,年仅三十八岁。有《青丘集》及《扣舷集》一卷。”[1]可见,高启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词人。“刘坡翁在《学词百法》中论及明词说:‘明承元代遗习,不脱纤低缛丽之弊,唯刘基、高启堪称作者。’”[2]因此,其词创作成就亦不容忽视。他的《扣舷集》一卷,收词32首。细读高启《扣舷集》,会使读者有种“漫不经心,信手捻来”之感,正如陈廷卓《云韶集》一二卷评曰:“青丘词,信笔写去,不留滞于古,别有高境。”这正是高启词所体现的一种信笔写去、不刻意追求的创作态度。 一、创作态度与时代环境关系分析 元明易代之际,天下纷乱,风云激荡。在蒙元统治之下近一个世纪,尽管士大夫无法预料世事的变迁,但动乱本身就是对现存秩序的破坏,也是对锢闭心态的一种冲击。面临出与处、兼济与独善的抉择,各人自会有不同的想法,但由剧变而带来的兴奋、悸动、呻吟、呐喊,无不带有生命情感的张力。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词作为一种个人性极强的抒情载体,也比社会稳定时期带有更多的社会内涵与个人色彩,这就是明初词坛大放异彩的历史背景。 与其诗相比,高启的词确为“诗馀”。三十二首词与两千馀首诗的数量对比,让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反观历史,不难发现:明代的传统文学(包括词在内)的发展,出现明显衰颓迹象,除去自身的发展逻辑与俗文学的崛起争衡之外,与洪武、永乐年间对文士的横加摧残有很大关系。而在这信手写来、不刻意追求的创作态度背后正是对这个时代环境无尽的控诉与声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