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制度自初中课堂实施以来,在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小组的作用,如何让小组合作制在英语课堂中发挥最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投入小组合作中,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关于小组合作制的理论已经渐趋成熟,但是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以及在课堂中应用的心得,所以将其记录下来,谈谈小组合作制在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制应用英语教学 一、小组合作制的定义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其对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利用英语课堂,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课堂的一种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就是通过主体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传统教学的弊端 与小组合作制相对应的是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教授的内容繁多,学生被动学习,失去学习的乐趣和探讨的过程,不能展现出学习本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被迫学习,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仅仅是背背单词,枯燥无味,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从初中开始英语学习就成为弱势学科。小组合作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三、小组合作制度在课堂中的应用 那么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制度,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呢?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小组合作制度,让每位学生都了解这种制度如何实施和操作。合作小组的成员一般以4至6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的搭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领导能力、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选出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组长必须是能够带动这个小组的学习,副组长、记录员等可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和有的学生没事可干的状况,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有了完善的制度,应该如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呢? (一)从教师的角度 1.应该先设置合适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在设置题目时,要有梯度,层层递进地引出要解决的问题,题目不能太难,太难学生解决不了,即使讨论也不能得出答案,同样,题目如果过于简单,就没有讨论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一步步地往下探究的强烈学习欲望。在求知欲的引导下,学生会进行合理分工以合作探索问题。学生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所求问题的印象,加强记忆痕在脑中的印迹,使学生把知识牢牢掌握并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编写学案,包括预习学案、课中案和课后案,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同时设置的这些问题供学生讨论,课后对知识进行总结。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