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把高校财务预算总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量化的、可控的子目标,规划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责任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将高校财务预算分解到各预算责任主体,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高校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预算项目体系设计与应用 高校财务预算是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学生、生活服务、基本建设等事业发展的计划、任务,对学校一个会计年度收支规模的预计。高校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方式,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系到高校的发展。科学的财务预算能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务风险。 一、高校预算管理总目标的分解 高校预算目标的分解就是把总目标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由相应的高校二级部门分别承担,通过有效激励和管理来完成总目标的方法。高校预算是一个金额庞大的总体预算目标和计划,比较粗略,在高校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并不具备很强的指导性,所以需要将高校总体预算目标按照其本身的构成规律层层分解,转变成具体的、可量化的、责任主体明确的分目标,分解成部门或个人能承担的若干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分目标,然后把分目标落实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或个人,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每个分目标承担者认为所承担的分目标是合理的,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值得为之努力,以此激励分目标承担者努力完成分目标,最终达到完成预算总目标的效果。 高校可以将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预算目标分解到院(系)等二级行政部门,形成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预算委员会把学校的总体预算目标分解成下一层次的执行目标;然后下一个层次在这个级别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并细化为更低层次的执行目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最基层职能部门甚至个人,形成一个可执行的、系统的、更明确的目标体系。如果每个职能部门和个人目标均能完成,那么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实现,学校的总体预算目标也将达到学校的预算管理要求。 依托各高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把分解后的可量化、具体的目标在财务信息系统中以预算项目的形式来反映和管理,并与日常会计业务和会计核算建立适当的对应关系,通过控制具体的、明细的预算项目使之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这样预算管理的总体目标得以落实、控制和实现。 二、高校预算项目体系的设计 (一)高校预算项目体系编码规则 预算项目编码是衡量预算执行及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已融入到高校预算管理和日常会计业务工作之中,作为预算经费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部门代码和经费项目编码的设置工作是一项比较具体的经常发生的工作,在系统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预算项目代码体系设计出来,以便其他设计工作能顺利进行。预算项目编码看似简单,但是确定合适的预算项目编码体系,并保证最初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在设计预算项目编码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作为代码或编码必须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按照预算项目的属性和概念以及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分类,寻求系统整体结构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预算项目代码要有规律,逻辑性强,这样便于计算机进行系统处理,也便于识别和记忆以及人工处理,同时也便于相关预算项目数据的分类和汇总统计,确保能更好地为预算管理服务。 2.唯一性原则。在预算项目分类编码时,每一个编码对应一个具体的、确定的项目,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即一个代码对应一个确定的实体或属性,对于两个不同意义的项目不能同时采用一个代码,避免名称相同引起混淆,但一个预算项目因预算管理的需要和资金来源不同可以设置数个编码。 3.稳定性原则。代码或编码设置的规则制定后,要能适应环境变化,能在整个系统中较长时间的使用,而不应该经常变动,确保其规律性和连续性得以延续,方便相关人员熟练使用。
4.扩展性原则。预算代码结构必须能适应同类编码对象不断增加的需要,必须给新的编码设计预留出足够的可扩充空间,以便适应不断扩展的需要。通常的做法是在增加新的预算编码时,应当可以直接在原来编码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无需变动整个编码体系的规则与稳定性,不至于打乱原有的体系结构。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