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变动趋势实证研究(2)

时间:2014-02-13 17:1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陈景新 王云峰 点击:
(二)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 1.产业分类。进行产业划分最常用的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指标是人均固定资产,用固定资产净值除以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该指标越低,表明产业劳动密集程度越高。曲(2010)使用这

  (二)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

  1.产业分类。进行产业划分最常用的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指标是人均固定资产,用固定资产净值除以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该指标越低,表明产业劳动密集程度越高。曲(2010)使用这个指标进行了研究。第二个指标是劳动密度指数,其公式为:

  LAB=(Li/Vi)/(L/V)(3)

  其中Li为i行业的就业人数,Vi为i行业的总产值,L为整个制造业的总就业人数,V为整个制造业总产值。一般将1作为分界点,如果LAB>1,则该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反之,则属于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吴三忙、李善同(2010)使用这个指标进行研究。

  本文指标选择和数据处理情况:第一,同时采用劳动密度指数和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两个指标。计算劳动密度指数的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历次工业普查资料。计算人均固定资产净值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陈诗一(2011)。第二,采用二分法。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所有产业中分离出来,本文将产业分为三组,分类原则为:劳动密集指数≥1.2的行业,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0.8≤劳动密集指数<1.2的行业,属于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指数<0.8属于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按照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值进行升序排列,前六名是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间六名是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五名是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第三,使用所选指标从1992-2011年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劳动密度指数缺少1995、1996、1998三年数据)。对比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发现,分类结果基本一致。6个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6个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和5个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分别有5个、4个、4个完全一致。对于存在差异的4个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业(C2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C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40)基本是介于相邻的产业类型之间,没有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用这两种分类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可靠。下面依据按照人均固定资产净值指标的产业分类结果,分别研究三种类型产业的变动趋势。

  2.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金属制品(C34)、仪器仪表(C41)、电气机械制造(C39)、纺织业(C17)、非金属制品(C31)、通用设备+专用设备(C35+C36)。其相对和绝对地理集中指数趋势如图2所示,字母a和r分别代表绝对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下同)。

  3.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农副加工+食品制造(C13+C14)、造纸业(C22)、计算机通信设备(C40)、交通设备制造(C37)、医药制造(C27)、饮料制造(C15)。其相对和绝对地理集中指数趋势如图3所示。

  4.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变动趋势。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化学原料(C26)、黑色金属加工(C32)、化纤制造(C28)、石油加工(C25)、烟草加工(C16)。其相对和绝对地理集中指数趋势如图4所示。

  5.结果分析。通过对上面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第一,产业相对地理集中指数起伏较大,而绝对地理集中指数走势较为平滑。

  第二,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绝对和相对地理集中指数的走势一致,1980-1991年,两指数震荡下行;1992-2004年,两指数开始不断上升,2004-2011年,两指数出现下降趋势,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表明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已经发生,特别是2004年以后,产业开始进入分散状态。

  第三,中度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势出现分化,C13+C14、C22、C40三个产业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而C37、C27、C15的产业相对和绝对地理集中指数波动比较小,相对平稳。

  第四,典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化纤制造(C28)在1980-1991年,两指数不断下降;1992-2011年,两指数开始不断上升,目前仍处于上升过程中,呈现分散-集中走势,C26、C32、C25、C16四个产业的两个指数走势平稳,看不到明显的产业分散和集中现象。

  结论

  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变动情况,本文研究结论为:

  第一,我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变动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测一致,与美国制造业长期走势一致。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产业发展。

  第二,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中变动呈现分散-集中-分散走势,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已经发生区域产业转移。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通过引导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来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观点。

  参考文献:

  1.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

  2.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

  3.曲.制造业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分析—基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J].世界经济文汇,2010(6)

  4.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10)

  5.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3)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