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构建山东省科普惠农兴村支撑体系的机制探索?(2)

时间:2014-02-12 17:01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王祥峰等 点击:
3.2.1系统整合,功能对接,疏通农业科技服务渠道鼓励并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科协系统组建科普惠农联盟,实现科协系统组织协调优势和农业科研单位技术、人才优势的紧密结合,双方明确分工、密切合作、上下联动、形成合

  3.2.1系统整合,功能对接,疏通农业科技服务渠道鼓励并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科协系统组建科普惠农联盟,实现科协系统组织协调优势和农业科研单位技术、人才优势的紧密结合,双方明确分工、密切合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帮扶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普惠农联盟在科普惠农中的主渠道作用。另外,还应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系统、供销社系统、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普功能,实现高效衔接、互为补充、有机统一,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知识推广普及的渠道。

  3.2.2立足公益,产业带动,疏通农业科普产品供给渠道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支持农科教单位和科协系统从事公益性科普工作,组织实施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科普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向广大农村市场提供公益性科普产品。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科普产品的供给渠道,鼓励企业、个人或其他营利性机构作为投资主体,组建以销售科普产品和提供相关科普服务项目为目的的科技服务型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普产业,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普产业化模式。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剂农业科普资源,促使一部分农业科普服务和科普产品通过市场提供,满足不同层面公众的需求,实现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协调发展。

  3.2.3媒体参与,信息搭桥,疏通农村市场信息传播与获取渠道媒体宣传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扬声器”和“助推器”,也是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科普惠农工作应注重借助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多角度宣传报道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成功范例,不断提高科普惠农工作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同时,充分利用手机快报和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体,支持农科教单位、农业企业和农技协组织等科普主体与电信部门合作,编辑手机短信或开办专门网站,让农民享受海量便捷的信息服务。

  3.3润田

  “润田”是科普惠农兴村支撑体系的末端环节,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考评这一体系实际功效的关键所在。应着力做细做实这个环节的工作,不断创新农村科普模式,提高农民接受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

  3.3.1加强农民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充分利用科普惠农联盟和现有农技推广、农业培训机构,逐步建立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做到分级培训。第一个层次是实用技术教育,即一事一训;第二层次是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农村行业带头人;第三个层次是综合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第四个层次是学历教育培训,支持农民通过进校学习或函授等形式进一步深造,获取相应学历。另一方面,要做到分类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重点培训科学种养技术;对于农民经纪人,主要普及市场经济知识,掌握行业信息和发展趋势。

  3.3.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鼓励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联户经营的有序发展,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整合各项支农资金,逐年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入力度,并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发挥效益。

  3.3.3坚持市场引导,增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主动性遵循经济规律,强化市场引导、示范带动和利益拉动,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建立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人员和农民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市场、科技、生产、物流四联动,使各方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实现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重点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户从中赚到钱、得到利,从而把观念自觉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主动应用先进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4保障措施

  4.1坚持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普投资体系为保障

  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普经费的投入,将农业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政府对发展公益性农业科普事业的主导作用,并加强对农业科普资金的使用监管,提高农业科普经费使用效率。同时,还要灵活运用财政补助、贴息、风险投资、担保、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普事业,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逐步建立以地方投入为主、中央适当补助、农民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科普投资体系。要捆绑资金办大事,用好用活项目政策,完善各级财政资金配套机制,发挥资金聚集效应,实现资本效益最大化。

  4.2坚持以深化农业科普工作机制为动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大科普、大协作理念。建议由省科协牵头,省农科院、农业高等院校、省农业厅和供销社等单位和部门参与,建立科普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托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科普惠农工作,集中力量办好重大农业科普活动。构建农业科普资源共享机制,解决部门、行业、地区、城乡之间科普资源不平衡、互用率不高等问题,促进农业科普资源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针对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出台与经济社会效益挂钩的奖励激励政策,不断激发他们的内动力,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建功立业。

  4.3坚持以构建农业科普服务平台为基础

  建立以农村技术推广人员、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农村专兼职科普工作者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校为依托,以农技推广站、农技协与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以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农业科普服务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并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农民合作社、社会化中介服务等多种方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在培育高效农业和农业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强化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科普的利益分配机制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

  4.4坚持以组织实施农业科普项目为抓手

  科普资源按利用目的公益性程度不同,可分为具有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特性的政府投入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大类。山东应将农业科普项目作为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的重要载体,支持科研教学单位承担政府投入主导型项目,鼓励农业企业开发市场主导型科普项目。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村发展特点,将农业科普项目转化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项目、农民可增收的项目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项目。将项目组织实施与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和高产优质新品种结合起来,与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