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同化、应用评价等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 2.教学思路与环节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表: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3.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归纳概括、应用评价等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通过常见的碱的性质的学习,深刻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加强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活动: 1.播放97版电影《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要求学生在观看时注意观察。回答以下问题:(1)林则徐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为什么没用火烧?(2)林则徐销烟时所用的物质是氧化钙,根据影片,你认为氧化钙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2.演示实验:氧化钙和水的反应。以此反应引入熟石灰——氢氧化钙。并让学生了解“自热食品”的原理。 学生活动: 1.观看影片,从影片的内容来推测氧化钙的性质。记录实验现象,推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2.通过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俗名体会两者的性质。对比于浓硫酸,学习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及处理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优秀的影片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了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变化特点,学会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获得知识,并自然过渡到氢氧化钙这种常见的碱,从而引出课题。体现从现象描述到分析反应实质,从物质性质到物质用途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1.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如设计学生实验、提供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等。 2.帮助学生分析氢氧化钠的“潮解”,鼓励学生联系已学总结归纳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及对应用途。 学生活动: 1.观察实验现象,并将两种碱的物理性质记录在学案上。 2.分析氢氧化钠表面变潮湿的现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新概念“潮解”。并归纳出浓硫酸、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一样均易吸水,均可用作干燥剂。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并用于学习新物质。学会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并能联系已知,学习新知并建构干燥剂知识网络。 (三)合作探究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已知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能反应。提供实验药品和仪器,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和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一:根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推测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所给仪器,合作探究。 1.回顾知识:(1)两种常见的碱均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2)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2.根据所给药品和仪器,分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学生设计的方案如图1-图3: 小组讨论,之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3.教师也提出一个实验方案(如图4),由学生来进行评价。 4.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 5.反思评价: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二个:一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另一个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的水中。 合作探究二:再设计一个实验判断上述观点哪个正确? 1.设计方案:如图5。 2.实施方案并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的装置中气球膨胀的比加入水的装置要大。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而不是溶解。 3.反思评价: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一样,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 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引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从已知到未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新物质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自己作图,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技能,学会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评与生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自主建构中来,深入了解该实验设计的原理。通过对实验的反思,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大胆假设、合理设计实验的科学素养。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学会利用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并以喷泉实验与高中衔接,为学生学习氨气的性质打下基础, (四)归纳概括、同化整合 教师活动:设计问题: 1.以上实验利用的是相同的原理,你能总结出吗? 2.能否换个角度来设计实验呢? 3.根据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反应,总结出常见的碱还有什么相似的化学性质?并写出通式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示,归纳概括: 1.以上反应都是利用氢氧化钠消耗二氧化碳,是从反应的角度来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
2.还可以从生成物的角度来考虑。只要我们能证明生成了碳酸钠,也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