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部控制的的监督力度较弱,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手段之一,需要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与考核。科学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是内部控制顺利开展的保证,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却缺少必要的约束监督机制和考核奖惩机制。具体体现为: 1、监督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并没有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外部监督主体主要监督单位的资金运用是否合法,也没有对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并且内部控制执行是否有效进行严格的检查。有的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控制监督的主体,但是由于内审机构要受到纪检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领导,不能完全独立的开展业务,其权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在考核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作为一项考核机制,导致单位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较差。另外,由于缺少必要的奖惩机制,单位人员完成内部控制的好坏并不影响工作人员的工资绩效和晋升情况,导致员工严格实施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提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积极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领导作为单位的第一责任主体,从上到下推动全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其次,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全面落实内部控制,并定期接受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为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再次,强化责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能够为内部控制提供基本保证,作为财务人员,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同时应该根据统计的会计资料,为内部控制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最后,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整个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于部门预算要严格控制,对于部门风险要建立评估和预警机制。 (二)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设置考核及奖惩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配备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还应该在单位内部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内审部门的设立首先要挑选专业素质过关的员工,同时要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其工不能受到其他部门或者单位领导的限制,防止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其次,要在单位内部强调其他部门应该配合内审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使内审部门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应该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机制,通过明确内部控制的人员责任,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此作为相关人员工资绩效的奖惩标准和干部任免的有力证据,从而促进内控相关人员工作热情。 (三)细化内部控制内容,从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1、要建立职责分工控制制度 这主要是指要在单位内部建立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首先要明确哪些职务是不相容的,然后将不相容职分配不同的人员负责,保证不相容职务之间不仅能够职责分明,还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2、要明确单位的授权批准制度 单位要克服领导一人说了算的问题,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授权审批的相关规定,建立明确的授权批准程序,并保证单位的重要活动都要经过规定的授权批准方能开展。 3、要加强部门的预算控制 首先,应该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环节的控制,部门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参考财政预算的规定,如果本单位工作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应该采用零基预算,反之应该采用增量预算。无论采用何种预算,都应该将预算进行细化,防止预算编制不科学。其次,应该加强部门预算的执行环节的控制,部门应该随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随意更改预算;但是如果预算执行的环境发生变化,则应该对这种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相应的预算调整,建立动态的预算调整机制。 4、要加强单位资产保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属于国家所有,应该严格进行资产的管理。对于实物资产,应该明确产权,定期进行清点,遵守资产处置的流程,防止资产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现金,应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支,并及时入账;现金的支出要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防止资金被随意挪用。通过上述手段,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殷羽.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2(10) [2]宋益萍.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8(26) [3]黄晓彤.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福建金融,2009(1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