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企业越来越注意到发展战略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满足于了解过去的经营情况,很多企业都想迫切提高计划组织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开始逐渐推行预算,希望通过预算预估投入与产出,制定出符合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与速度的战略。 关键词:预算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预算可以分为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利润表预算等等,但是最后都会形成数据反映在财务部门。这时候财务部门的责任是很大的,因为预算既要符合一定的财务准则,又要有各个企业的特点,属于企业内部制度,不统一,无法照搬,所以更有探讨的空间。 以下主要介绍笔者参与制定本单位预算制度以及推行预算的一点点体会。 一、预算一般分为制定目标、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四个程序 首先,制定目标:按照企业的周期(不一定是会计周期,根据企业实际的利润周期)确定未来周期的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的制定主要依据企业自己的市场预计以及充分考虑了外界对经营的影响,符合谨慎性原则而得到的利润。经股东会商议制定目标利润下达到总经理。 其次,预算控制:总经理按照已制定的目标利润下达到各部门,各部门按照目标利润完成部门的预算表,这个过程是一个化整为零的过程,是一个从上而下的过程。其中经营部门还要按照项目、区域等细化,各部门反馈到总经理,这又是一个化零为整、从下而上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保证口径一致,费用分类明确,并按照月份划分,方便管理。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主营产品细化,由销售部门制定出未来一个周期收入,收入为销售部门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其他业务收入按照其他业务细化,同样由销售部门制定出未来一个周期收入。收入部分尤其是主营业务收入的预计是很重要的,企业会“以销定产”来预计成本费用的多少。主营业务成本由运营部门按照预计合理制定未来一个周期成本,一般为考虑减少消耗后的必要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按照各办公室部门按照预计制定未来一个周期费用。然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提交上来的预计收入与预计成本、预计费用计算出利润,并比较目标利润,找出差异,反映给总经理。由总经理、财务部、各相关部门三者进行磋商,在满足部门基本费用的同时,完成目标利润。有时候需要反复地磋商。 接下来,就是制定预算规则,这是由财务部门会同行政部门制定的,需要全公司遵守的规定。规定针对预算内发生的费用按照正常手续报销,而针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预算外支出,由财务部门提出预警,要由超支部门经理填写“超预算申请表”经总经理、董事长等领导批准后,追加预算,财务部门方可付款。否则,预算外支出不予支付。此规定制定的意义在于获得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加强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的重视,提高各部门对完成目标利润的配合程度。 再次,预算分析:财务部门每个月月底结账后,将各部门、各项目上一月的月度预进行汇总,并报各部门经理签字确认。财务部门比较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预算后,计算超支与节约,将结果回馈给各部门经理,由各部门经理将超支项目进行事后分析,写出产生超支的原因反馈给总经理、董事会,以便下个月进行事前控制。 最后,预算调整:本利润周期结束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预算年度的实际费用进行汇总,与年度预算进行对比。根据本周期预算的实施情况及公司战略,合理制定下个周期预算。 二、预算的方法主要分为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这些预算的定义已经在教科书上有介绍,在此不赘述。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方法。比如:企业的工程维修款,如果上一周期此费用因为偶发没有可比性,就可以选择零基预算;如果属于日常维修就可以选择增量预算;再比如:可以根据企业需要确定预算周期,如果周期与会计周期不一致,可以选择滚动预算,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还可以按照月份或季度做调整,就是逐月滚动、逐季滚动以及混合滚动。 笔者曾在预算实践工作中的细节上遇到了的一些问题,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更好的理解预算的意义并更好地发挥预算的作用,主要是预算表格与同样是内部报表的财务分析表以及对外的财务报表的配套。这里内部财务分析报表是指为了企业内部供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过去周期财务情况的一套表格。我们基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分析报表,其实预算表格也是由一系列数据形成的,所以应该尽量将预算的表格与财务分析报表格式尽量统一,这样在完成预算表格的时候,管理层会直观地看到是否完成预算,与上一年度的差异,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差异在哪。而对外的财务报表就是指对外报送的反映企业过去周期财务情况的一套报表。这两个表格配套这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使每个数据都是有来源的也是可比的,既可以考虑管理层的要求又要提高了这套表格的适用性,还可以减少财务部门的工作量。 一般企业财务表格是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还有收支情况。下面,笔者就三个表格分别论述一下: 首先,预算利润表。对外报送的利润表对收入、成本以及费用没有细化,作为企业使用的内部报表,应该切实反映使用的需要,另外出于比较的需要,要求编制出一个以对外利润表为基础,统一预算利润表与财务分析利润表的格式。比如:分析利润表的收入部分,是对对外报送的利润表主营收入进行细化,可以按照产品名称核算,同时按照销售区域分开核算;那么预算利润表也要按照以上口径分别预算,使管理层清楚知道每种商品销售、每个销售区域的发展变化;成本是与商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与收入配比;再比如:费用部分虽然是办公室 部门产生的,但是也要按比例分配在各个销售区域,对于费用不一定每个明细都要体现,可以只对企业需要着重关注的明细科目进行列示,一般主要有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人员工资等,其余可以只按总额分配,体现重要性原则。当然为了实现数据更好的传递,在年初财务软件(现在企业大部分用财务软件)科目设置的时候也要按照这个思路设置好,收入、成本按照销售区域、部门设置核算,费用按照部门核算,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外利润表、财务分析利润表、预算利润表口径统一,便于取数和比较。 其次,预算资产负债表。同样,对外报送的资产负债表也是没有细化,而企业管理层一般比较关心应收帐款、应付帐款、以及其他往来款项以及长期投资等 的构成,这也需要在财务软件设置时注意,可以按照供应商、客户进行划分,完成对外保送资产负债表、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口径统一。 最后,预算收支情况。管理层有时候要求不只看到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更想看到收支情况,以及几个报表比较的差异。这时候可能需要依据预算报表,以对外报表为基础,对财务分析报表进行调整。因为首先销售部门预计的收入都是含税的,运营部门的成本、费用也是,需要对这些增值税按照销项税、进项税 进行还原,这就需要对财务分析利润表进行调整;另外除了这些,采购部门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也都是按照含税价格,也需要对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存货、固定资产项目按照相应的进项税调整;而且对于个别项目收入管理层认为归属于这个周期,但是由于时间差的原因,没有及时到帐,这就需要同时对利润表调整收入、成本,同时对资产负债表调整应收帐款以及应付帐款。经过上述调整后,预算利润表和财务分析利润表的口径一致了,预算资产负债表和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也是借贷平衡的。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企业作为财务部门负责人参与预算制度制定,以及负责预算控制具体工作得到的收获。当然,预算本身对于企业就是刚刚引入,随着市场变化、企业要求的变化,要求也会变化,对于笔者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但是笔者愿意将现有的经验共享,希望能带给同行一些启示,相互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3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2013 [2]吴井红.财务预算与分析(第二版)[M].2010 [3]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M].2013 [4]祁怀锦.关于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