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莲花味精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风险 2010年4月25日,莲花味精因存在涉嫌虚增会计利润、重大诉讼事项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行为被河南证监会立案调查,此消息一传出,严重打压公司股价,次日开盘不久就触及跌停,最终收于5.98元,下跌8.98%,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转眼间,莲花味精盈利能力、业绩表现与行业背景严重背离的情形便浮出水面。莲花味精2009年营业收入达24.79亿元,同比增长20.85%,但销售净利润率只有0.297%,同比下降60.62%。这主要是由于莲花味精存在大量关联交易造成的。莲花味精通过控制“坏账计提”比例来虚增利润。因此,莲花味精不仅操纵业绩归因,而且对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加工”,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的决策目标与其理想的经济目标发生偏离。 (四)分析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莲花味精2009年年报存在严重自利性归因行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信息造假是同时存在的。2010年证监会对莲花味精的立案调查正是这一结论的最好佐证。 作为投资者首先应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这一事实,同时应有意识的分析目标公司的业绩归因,看其是否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投资者对存在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公司的其他信息应多加留意,因为自利性业绩归因与财务造假往往是同时存在的。 三、上市公司自利性业绩归因行为的识别技巧 1.阅读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业绩归因,对照财务报表所反映出的公司业绩状况,对公司的业绩归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与判断。 2.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判断该行业环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如果该行业环境是利好因素,而公司在业绩归因中只字未提或一带而过,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多加留意。 3.与同行业同地区业绩类似的其他企业的业绩归因情况相比较,看该企业的外部业绩归因在其他企业是否被提到,或其他企业提及的有利外部环境因素该企业是否提到。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蔓莉,王竹君,蒋艳霞.代理问题、公司治理模式与业绩自利性归因倾向[J].会计研究,2012(1). [2]李晓慧,孙蔓莉.业绩归因分析在审计风险识别中的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12(9). [3]董普,田高良,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倾向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9(7). [4]蒋亚朋,张天西.基于维度的公司业绩归因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 [5]孙蔓莉,王化成,凌哲佳.关于公司年报自利性归因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5(2). [6]蒋亚朋,刘学波.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中的归因行为[J].经济导刊,2007(S2).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