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老北京的人力车夫(2)

时间:2014-02-08 14:44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李玉梅 点击:
人力车夫以拉车为业,生计异常艰难。一方面铜元价日跌(每元大洋可换250枚铜元),而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使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自中华民国成立10年以来,北京物价飞涨。衣、食、住三项的物价涨幅都在一倍以上。例如

 
  人力车夫以拉车为业,生计异常艰难。一方面铜元价日跌(每元大洋可换250枚铜元),而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使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自中华民国成立10年以来,北京物价飞涨。衣、食、住三项的物价涨幅都在一倍以上。例如使用最多的煤球,在10年前每百斤仅售铜子30枚,现在已达到90多枚,涨了两倍之多。暴涨的原因并非完全由于供求的原则,而是经过一次变动,物价增加一次。所谓变动,有属于政治,如洪宪、复辟、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有属于社会金融,如中交停兑、挤兑风潮。此外,还有一些大小变故。凡足以使人心浮动、社会不安者,一般商人必将物价抬高。一次抬高就永不再跌落,这才是物价飞涨的最主要原因。物价昂贵使一般劳动工资随之增加,而对人力车夫来说并非如此。10年以来,北京各种物价、各种工资没有不增加的,只有人力车夫车价大减。例如从前由前门至西单牌楼或东单牌楼车价约10枚,现在也是10枚。但从前30枚可以兑换银元1元,现在非90枚不可。
 
  人力车夫的支出,以食物最为重要,主要是窝窝头、炸酱面等。每一车夫每日平均要吃两角钱,每月饭费10元(五口之家)。据李景汉先生的统计,人力车夫每年衣服、鞋的费用分别为5元、3元。煤柴每月1元左右。煤油杂费每月的费用4角。有住所的人力车夫平均每月约付租金1.2元,房租每月需1元(若住车厂,每人一晚铜元3枚),车租每日30枚。人力车夫的生活费如此低下,每月仅余2元左右为养家之用。而人力车夫的家属平均每人每月约需伙食费3元左右,每人每年平均约需衣服费3元。由此看来,人力车夫一个月的收入还不足赡养一个家人。所以,北京人力车夫不结婚的约占40%~50%。
 
  人力车夫的居住条件很差。大部分人力车夫结婚后住在家里,其余或租房或住在车厂所设的房屋内。人力车夫住的屋子有两种,一种叫杂合院,一种叫伙房子。杂合院又分两种,一种是破旧的房子,位置偏僻,房主人不愿改建或无力改建,所以零租给车夫居住。另一种叫灰棚,系领来的荒僻官地或是私人的荒地,用碎砖、灰、土砌成。杂合院顾名思义是指多数人家杂居一宅而来。伙房子的形式也不外乎杂合院一类,可是又次一等,是零租给单身车夫居住的,大体上和小客店差不多。一间屋,可以租给几个人,每人只占一席地。杂合院的租价每月每间铜元100枚至150枚、200枚不等。伙房子的租价每人每天铜元3枚左右。杂合院、伙房子主要在内城、东西沿城根和北城一带荒僻的地方。1916年,人力车夫的棚屋开始出现。据说棚屋的出现和一个冻死的人力车夫有关。在一个冬天的傍晚,有一名外国人要进剧院看戏,让车夫在门口等他。几个小时后,等外国人出来时,发现车夫还等在那,但已经被冻死。由于这件事的刺激,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于1916年共同发起组织救助协会,利用义演活动募集的款项建造了一些棚屋,供人力车夫取暖休息。
 
  说起人力车夫的吃饭问题,更是可怜极了。拉车的时候不能赶回家吃饭,肚子饿了,随时随地买点粗面点心充饥。人力车夫在家吃饭的好坏和家里人口多少、负担轻重有关。如果家里人口不多,而拉车赚得钱多,自然买点好东西吃。但这种情况比较少。反过来说,家里人口多,钱却挣得少,就顾不得好歹,只求填饱肚子。出力拉车的人,饭量很大,每人一顿吃一斤半面。但车夫当中能这样按时按顿吃的很少,多数都达不到。北京人力车夫所吃的面食有以下三种:杂合面、小米面、黑面。杂合面又叫杂花面,是用玉蜀黍(玉米)磨成的,和水调蒸成空心馒头,每斤不过铜元三四枚。另一种面食叫小米面,是用稷米磨成,比杂合面细些,和水蒸食,每斤铜元五六枚。还有一种面食叫黑面,就是极粗、极次的麦面,颜色灰红,价格便宜。人力车夫吃这些粗粮,主要是由于“价廉物粗,食之不易消化,但可以疗饥。”有的人力车夫连这些粗粮都吃不到,只能吃一些粗面粉和水煮成的吗糊子。
 
  人力车夫是一个辛劳困苦的阶层,不仅拉车时间长,而且拉车时需长途奔跑,劳动强度大,而所得的微薄收入却食不果腹,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如人力车夫任有德祖孙三代在解放前都是以拉人力车为生。他的祖父从北京有人力车之日起就开始拉车,他的父亲又在祖父的拉帮下拉了车,而任有德刚刚十六岁也开始拉车。任有德拼命拉车赚钱,好不容易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一年夏天,在拉了一趟比较远的活儿后,由于出汗过多,口干舌燥,就在路旁的水井中咕嘟咕嘟地喝了许多井水。没想到水不干净,他便开始腹泻,后来转为伤寒。由于没钱去大医院医治,险些丧命。一场大病使得他这个健壮的小伙子变成了骨瘦如柴的病汉子。他生病后家里没人拉车,失去了经济来源,不得已先是卖了车,接着又去当铺典当衣物,最后落得典当一空。为了维持生活,他的爱人只好糊火柴盒、做针线活,四五岁的孩子天天在垃圾堆里捡煤核儿,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艰难。过了一段时间,任有德的病好不容易好了,但体力已大不如前。又过了四五个月,他才挣扎着拉上了车,赚点窝头钱,勉强度日。而他的三叔更是遭受不白之冤。“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退到关内。他三叔在鼓楼大街停车揽活时,遇上两个手拿皮带满街抓车的东北兵。大兵拉他走,他硬是不肯。当兵的大骂,举起皮带往他头上抽,双方动起手来。但因寡不敌众,他最终被大兵扯到德胜门外黄寺兵营。大兵对他施以酷刑,“皮带抽,军棍打,灌凉水,压杠子,直到逼他承认了殴打军人之罪,最后扣了他的车,”把他轰出营外。这场不白之冤最后不了了之。可见,当时的人力车夫生活之艰难。
 
  拉车全凭力气赚钱,但由于拉车是非常费力的事,人力车夫往往是两个人合租一辆车。他们分日班和夜班轮流拉车。日班是从早上6点接车拉到下午3点为止,接着就是夜班拉,到明天早晨交车。这样,轮流不息,一辆车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拉全天的是从早晨拉到晚上10点钟以后。人力车夫早晚奔波,如果一天不拉车,便一天没饭吃。胡适漫游欧美,对中国的人力车夫大发感慨,“那些圆颅方趾的同胞努起筋肉,弯着背脊梁,流着血汗,替我们做牛做马,拖我们行远登高,为的是要挣几十个铜子去活命养家……”。无论晴天雨天,他们总是在路上奔跑,在阴雨的时候没有雨衣穿,在炎热的夏季没有凉帽戴。这样看来,人力车夫的生活简直和牛马一般,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是非常不幸的。
 
  参考书目:
 
  [1]北平市政府统计特刊[N].第2号.
 
  [2]房福安原著、莫若强译.中国的人力车业[N].社会月刊,1930.7.11.
 
  [3]北京人力车夫之现状[N].申报,1924.4.12.
 
  [4]北京的人力车夫[N].新中国,1919.
 
  [5]任有德口述,李英夫整理.北京的人力车[M].文史资料选编(第十三辑),1982.
 
  [6]胡适《漫游的感想》[N].现代评论,6卷140期.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