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老北京的人力车夫

时间:2014-02-08 14:44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李玉梅 点击:
清末民初,北京是一个交通落后的城市。近代以来,北京载人运物的交通工具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落后。老北京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主要是人抬的轿子和骡马拉的轿车及后起的人力车。 轿子是老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之一。有钱的人出门多乘坐轿子。由于轿子靠人抬
  清末民初,北京是一个交通落后的城市。“近代以来,北京载人运物的交通工具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落后’”。老北京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主要是人抬的轿子和骡马拉的轿车及后起的人力车。
 
  轿子是老北京传统交通工具之一。有钱的人出门多乘坐轿子。由于轿子靠人抬,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后来,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逐渐被人们所淘汰。轿车也称为“骡车”,
 
  是用骡子驾辕的一种车。轿车是老北京最主要的载人工具。当时尚无人力车,“凡出门觅代步者,皆用轿车”。随着老北京人力车的兴起,轿车“日行减少”。
 
  一、人力车的兴起
 
  在轿子及轿车的影响逐渐减弱之时,清末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人力车在北京流行起来。在北京电车开行前,老北京的人们出行代步工具以人力车为主。人力车又称洋车,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北京街头最早出现人力车是在1886年。当时的人力车不装橡皮汽轮,轮子小,而车把短高,两端装有铜钩或铁钩。人力车必须安装车灯,车灯多为电石灯,也有煤油灯。此外,人力车还必须安装喇叭或脚铃。喇叭安装在车把上,由车夫手按发声,脚铃由坐车的乘客脚踏发出声音。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因为人力车是进口的洋货,被义和团毁坏。1901年北京秩序安定,人力车又重新出现,后来车辆猛增。据北京市政府统计,1917年北京共有人力车20274辆,其中自用车2286辆,营业车17988辆。1923年9月北京有公用人力车24000辆,私用人力车6941辆,共计30941辆。到1924年,在北京警察厅挂号的人力车达到36500辆,除自用车(即包车)7500辆外,其余29000辆均为营业车。1934年北平人力车54393辆,人力车夫108786人。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人力车才完全消失。
 
  二、人力车夫的生活状况
 
  随着人力车的增加,北京的人力车夫也随之与日俱增。民国初年,北京是全国拥有人力车夫最多的城市。据1925年李景汉先生的调查,北京的人力车夫至少有55000人,占全城人口的7%,占成年男子的11%,即每9个成年男子里平均就有1个人力车夫。上海有人力车夫50000人,仅次于北京。由于一辆车并非一人所拉,有两人合拉一车的。因此,统计北京拉车为业者,至少在7万以上。此外,还有依赖他们度日的亲属。这7万余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平均计算,每人家中至少有3人依靠一人拉车为生,那么京中依靠人力车为生的约在21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和人力车夫发生经济关系的包括他们的家族在内约有21万余人。人力车夫主要居住在内左一区、内左二区、内左三区、内左四区以及内右四区等处。东西两郊的人力车夫比较多,约有5000人。南北两郊的人力车夫不过2000人。拉车的人这样多,据说除正式车夫外,还有不少候补的人力车夫,想拉车而拉不着车。就是这样卑微的生存,还是要竞争得来的。
 
  北京人力车夫之所以增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经济的影响。虽然是因为交通工具未实现大部分机械化,把人当做牛马使用,但实际上,北京是一个消费型的大城市,经济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不能容纳大量的失业者。而随着失业者的增加,生计窘迫,人们迫不得已才去拉车。其次,农民破产的影响。农村经济衰落,农民处于破产的境地,生活极其艰难,于是纷纷涌入北京城谋生。因此,北京人力车夫一半以上是“南直隶”,即保定、通县一带人。本来都是自耕农或佃农,天一旱便没办法在乡下生活了,进入城市寻求新的职业,但很难找到工作,只能以拉车为业。再次,天灾人祸的影响。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安。北京处于复杂多变的时代,天灾频仍。饥、旱、兵灾使许多人无业可谋,只好加入人力车夫的行列。北京的人力车夫越来越多。
 
  此外,为了谋生还有很多幼童去拉车。起初,警察对于幼童拉车管理很严。《北京人力车管理规则》规定,年龄在18岁以下者禁止拉车。由于幼童体质柔软,“血气未充,劳动应有节制,而后养育可以发达,身体才能健全”,而拉车对身体发育极为不利。北京警察厅曾经取缔幼童拉车,后来警察厅为了得到车捐相继发行车照,对于幼童拉车也不再取缔,渐渐放任不管了。因此,北京人力车夫中有许多幼童,他们的年龄不过十五六岁,甚至只有十一二岁。由于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拉车,两个幼童合拉一辆车,一个拉,一个推。这些拉车的幼童既没受过教育,又没什么技能,为解决吃饭问题,只好拼着命去挣几个窝窝头。
 
  人力车夫的收入极其微薄。他们每天的收入最多时为铜元280枚,最少40枚,一般是在130枚左右。这样,平均每个人力车夫每日可得铜元130枚,除交租车费大约铜元30枚、饭费70枚外,每日所得的血汗钱不过30枚铜元。百人中只有一二人是自置车辆,其余的老弱车夫以及来自他省的车夫,每日所得的铜元更是所剩无几,而有的缴纳车租后仅剩七八枚铜元。他们终日辛苦,多数人竟不得一饱。人力车夫收入的多少还和年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30~40岁之间的车夫收入最多。《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对于人力车夫的年龄与收入多少进行了比较,如15~19岁、20~29岁、40~49岁每日收入均为3角8分,30~39岁每日收入为4角3分,而50~59岁每日收入为3角6分,各年龄每日平均收入为4角。总起来看,处于青壮年的人力车夫收入最高,而年老的车夫收入最低。
 
  人力车夫以一人而论,每天辛苦所得除吃喝缴租外,所剩无几。倘若是三口之家便觉得难以维持,必须得日夜拉车才可度日,而五口之家虽昼夜兼拉却仍旧不能养家糊口。为了谋生,人力车夫“尽力奔走,不顾性命,冀得较高之汗血资”,以至于因疾奔而伤身者时有所闻。据调查所知,人力车夫年过35岁以后,因拉车而精力减弱,不能从事于奔走。1924年4月12日的《申报》报道:车夫中“平时稍有积蓄得以小本经营而糊口者,百人中不过四五,其余因日暮途穷沿门托钵者有之,流为盗贼者有之,地方上治安亦不免受其影响……穷苦妇女,或因夫亡子幼,或谋生乏术之旗妇,黄昏后,衣男子装束而拉车,冀得一二十枚铜元者,亦屡见不鲜。”人力车夫将拉车视作谋生的途径,人力车给了贫民一条生路,但同时也给贫民开了一条死路。每年因拉车而累死的人不知又有多少,猝死街头的现象时有发生。据1924年10月14日北京《晨报》报道“洋车夫跑死了”,一个保定府的人力车夫在前门拉着车往南飞驰,突然被泥水滑倒,满地翻滚,气绝身亡。而16日北京《晨报》又有“洋车夫命比牛马贱又跑死了一个”的报道,“在东四牌楼炒面胡同居住的人力车夫马三拉车疾驰飞跑,一跤跌倒,不省人事而身死”。可见,人力车夫在谋生的同时又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外,随着北京人力车的增加,人力车夫的数量有增无减,竞争非常激烈。大约30里长的距离,雇洋车只要2角钱左右。因为你不去,别人会贬价去。人力车夫经过同行的竞争,便不得不以最低的价格出卖他的劳力。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