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散决策模型仿真 图1显示了当惩罚因子为0.7时供应商1的成本随其供应数量的变化趋势,其中的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其他两个供应商的供应数量在较低、适中及较高时所对应的供应商1的情况。可以看出当s1在[0,5]的区间以1为步长变化时,其期望成本表现出凸性;并且随着其他供应商的供应数量的增加,最小(优)期望成本是下降的。 而表1显示了当其他两个供应商的供应数量适中时,不同的惩罚因子所对应的供应商1的最优值。可以看出,随着制造商惩罚力度的增加,会促使供应商1增加最优供应数量。虽然可以提高制造商的订单交付率、降低其客户惩罚,但是供应商1的期望成本反而明显增加了,并不利于供应链的整体协调。供应商2和3的仿真结果与供应商1相似,这里不再累述。 对于制造商,令?琢=2,让?茁从0.1到0.7以步长0.1逐步增加,当其他两个供应商的供应数量、惩罚因子以及客户惩罚都不变时,s1的单独增加可以使制造商的期望成本下降,如表2所示。而当客户对制造商的惩罚力度?茁增加时,制造商的期望成本会随之上升,同时其部分(受惩罚)成本已经被转嫁给了上游的多个供应商,如表3中数据所示。 (二)协同模型仿真 这里设定当零部件缺货时需要加急赶工的阈值为:■cia,g=0.5。在实现了多种零部件的协同供应之后,图2中的三条曲线分别显示了当其他两个供应商的供应数量较低、适中及较高时,供应商1的期望成本s1随变化表现出凸性。对比图1可知,在协同模型中供应商1的最小(优)期望成本相比分散决策下降了。 而表4中的数据显示了实现协同供应后,当缺货惩罚因子增加时,供应商1的最小(优)期望成本也随之增加。同时对比表2中的数据发现,相比分散决策,当?仔?燮0.4时,集中决策下供应商1的期望成本反而上升了;但当?仔>0.4时,其期望成本下降了(表4第6列所示)。这说明了当制造商的惩罚力度越大时,供应商就越有实现协同供应的动力和积极性。 对于实现了协同供应之后的制造商,表5显示当其他参数不变时,供应商1的s1的增加会使得制造商的期望成本降低。相比于表2数据,协同后制造商的期望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表5第7列所示)。当客户惩罚力度单独增加时,表6显示会增加制造商的期望成本;但相比于表3数据,协同后的期望成本明显下降了,并且惩罚力度越大,成本下降越多,协同的效果越好(表6第7列所示)。 (三)协同供应的全局价值分析 用协同前后成本的差异来表示协同供应的价值。当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全局成本变化时,表7显示当加急赶工因子g为0.1时,在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客户惩罚力度越大,协同供应的价值就越大,效果越明显。而当g单独从0.1到0.6逐步增加时,表8的数据显示协同后的集中决策全局成本会随之上升,协同供应的价值反而会下降。 五、结论 在由多种零部件所组成的订单不确定的环境下,为及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供应链中各个成员,包括多个供应商、制造商,都付出了较高库存成本。当采用信息共享方式进行集中决策,通过多个供应商协同加急赶工零部件,提出多种零部件供应商的协同供应模型。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协同供应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制造商及全局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提高客户订单的满足率;当客户惩罚力度及制造商对供应商缺货惩罚力度越大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协同供应的动力和积极性越高,协同供应的价值和效果越好。 然而,实现协同供应会单方面增加多个供应商的加急赶工成本,因此如何把全局供应链的协同收益在各级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以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协同供应的实施,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Jing-ShengSong.ANoteonAssemble-to-OrderSystemswithBatchOrdering[J].ManagementScience,2000,46(5):739-743. [2]KeFu,VernonN.Hsu,Chung-YeeLee.NoteOptimalComponentAcquisitionforaSingle-Product,Single-DemandAssemble-to-OrderProblemwithExpediting[J].Manufacturing&ServiceOperationsManagement,2009,11(2):229-236. [3]陈金亮.产品供应能力、服务集成能力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服务供应链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2,(4):50-58. [4]SaifBenjaafar,MohsenElHafsi,Chung-YeeLee,WeihuaZhou.OptimalControlofanAssemblySystemwithMultipleStagesandMultipleDemandClasses[J].OperationsResearch,2011,59(2):522–529. [5]KwanE.Wee,MaqboolDada.Amake-to-stockmanufacturingsystemwithcomponentcommonality:Aqueuingapproach[J].IIETransactions,2010,42(6):435-453. [6]杨阳.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例[J].西部论坛,2012,22(2):59-65.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