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问题与对策(2)

时间:2014-01-21 15:15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单菁菁 点击: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产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关注的问题与建设重点不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

  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产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关注的问题与建设重点不同,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与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标准僵化。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禀赋、职能分工、发展阶段以及城镇规模、等级、大小等都不尽相同,差异极大。因此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自然差异、发展差异,采取差别化的指标。目前我国实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尽管已经部分考虑到了不同主体功能区以及山地、丘陵、平原地区之间的差异,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标准僵化和一刀切的现象。
  二是重城市轻农村。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相对于城市建成区,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仍远远不足,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普遍滞后。
  三是重表面轻内涵。目前,很多地区仍然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环境美化、绿化以及清洁卫生等,使生态文明建设肤浅化、表面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政府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没有真正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如东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已基本连成一片,但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三、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着三大重要转型:一是由以往的生态环境建设转向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的、系统性的生态文明建设;二是从单纯注重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建设,强调要通过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由重城市轻农村转向城乡并重、城乡一体、城乡联动。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第一,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体国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从“人定胜天”、“战胜自然”转向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让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彻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综合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强度不同、合理有序的开发建设,加快构建绿色、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禀赋、职能分工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使其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发展基础较好、综合承载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应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生态脆弱地区或承载着特殊生态功能的地区,如很多西部地区,要弱化其经济发展考量,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第三,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资源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实现的,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沉重代价。应尽快改变这种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步转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消耗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和管理创新上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幅度降低水、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强度,走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道路。
  第四,要大力加强城乡一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我国中小城镇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特点,进一步发挥中小城镇的中坚作用,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星火燎原之势;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和辐射,加强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努力减少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对农村地区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逐步建立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工农业污染防治并重的新格局。
  第五,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对森林、草地、河流、滩涂等自然资源的确权工作,形成归属明确、责权利清晰、便于监管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完善资源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探索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市场交易机制;加快完善“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环境治理机制,探索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逐步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建立跨流域、跨地区的生态环境联合保护机制;不断完善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产业、价格、税收、金融等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快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府政绩考核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生态效益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注释
  ①引自《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②引自《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③引自200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④引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