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析民进党两岸政策中“台独”主张的形成与变迁(2)

时间:2014-01-20 14:36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黄继朝 点击:
(二)第二阶段:从短暂缓冲走向急独(2004-2008) 2004年,陈水扁以极具争议的优势再次当选总统。侥幸赢得连任后,迫于内政外交方面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年底立委选举的失利,陈水扁不得不考虑调整其激进台独路线。2

  (二)第二阶段:从短暂缓冲走向"急独"(2004-2008)
  2004年,陈水扁以极具争议的优势再次当选"总统"。侥幸赢得连任后,迫于内政外交方面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年底"立委"选举的失利,陈水扁不得不考虑调整其激进"台独"路线。2005年2月,陈水扁主动发起"扁宋会",会后双方达成"十点共识",其中提出要将"宪法"作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所需要遵守的第一准则,并将继续遵守"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同时两人还表示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化、凝聚朝野政党的共识、建立两岸和平稳定架构,共同推动两岸和平机制与法制化。在交流方面,"共识"还强调要"加强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学术等交流,并以春节包机成功模式透过与对岸协商谈判,逐步推动货运便捷化,乃至全面三通"[6]。
  但是"扁宋会"后不久,陈水扁就显露了其背信弃义的本性,恢复其一贯坚持的"台独"主张,并且愈加放肆,开始采取全面对抗的"激进台独"路线。2005年3月14日,中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陈水扁当局立即提出"六点看法",强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家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2006年元旦,陈水扁在"元旦祝词"中再次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2300万人民,并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前途只有2300万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6]221。随后陈水扁通过"国安高层会议"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正式背弃"四不一没有"的承诺。2007年3月4日,陈水扁提出"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7、8月,陈水扁两次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要求"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9月30日,民进党又通过折衷版的"正常国家决议文",顽固坚持"一边一国论"。
  三、蔡英文时期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新变化
  2008年,随着陈水扁在大选中的惨败,8年前踌躇满志的民进党终于背着沉重的包袱黯然下台。在党内面临严重困境的形势下,形象清新的蔡英文临危受命出任党主席。蔡英文上任后,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逐渐表现出一种摇摆性特征,其"台独"主张走向模糊化。一方面,鉴于其一贯的"台独"背景,蔡英文上台后依然延续两岸冲突的"台独"路线,表现出强烈的"反中、反华"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民进党的激进"台独"路线已经越来越不得民心。民进党想要寻求发展、走出困境,不得不顾及到台湾民众"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鉴于此,为了谋求出路,蔡英文也试着开始调整党内的激进"台独"路线而转向务实化和模糊化,还积极主张参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总的来说,自从2008年5月蔡英文上任以来,民进党中以"台独"为核心的两岸政策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有其积极开放的一面,其体现在:一是政治立场的坚定性;二是政治主张的摇摆模糊性。
  (一)政治立场的坚定性
  在陈水扁锒铛入狱后,民进党内的务实派曾一度呼吁要修改"台独"党纲。但在党内和党外深绿势力的联合压迫下,这种理性务实的声音很快被湮没。民进党仍然延续两岸冲突的"台独"政治路线,不仅否认"九二共识",而且处处以"反对中国"、维护所谓"台湾主权"为能事。
  2008年11月5日,蔡英文在其提出的所谓"蔡六点"中,便明确表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人民,台湾的前途只有台湾人民能够决定"。针对马英九上台以来的"亲中"立场,蔡英文多次表示不满,她批评马英九2008年以来的大陆政策有失所谓的台湾"主权","模糊了台湾与中国的主权界限"[7]。2011年8月23日,在民进党召开的《十年政纲》之《"国家"安全、两岸经贸篇》的媒体座谈会上,蔡英文也多次强调台湾是"民主国家"、"海洋国家"。
  对于"九二共识",蔡英文及民进党也一直是极力反对和拒绝承认。2010年,针对马英九强调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石",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便回应声称"'九二共识'不符合历史真相",民进党"从来就不承认有'九二共识'的存在"。蔡英文也表示,"没有'九二共识'存在,要她承认不存在的东西,很困难"[8]。此外,她还积极主张建立所谓的"台湾共识"来处理两岸关系问题。
  另外,民进党的"反中"坚定立场还鲜明地反映在它所煽动的一些"社会运动"中。下野后由于体制内斗争的弱势,民进党的"街头斗争路线"又开始活跃起来。2008年8月30日,由台湾社所主办的"百日呛马大游行"首先登场。随后,蔡英文又陆续领导发动了"反一中市场"以及"反ECFA"等一系列大型的暴力街头运动。这种以"台独"为诉求挑起街头运动的极端民粹主义,也使得民进党越来越为民众所反感,民进党重新被冠上了"暴力党"的民称,而蔡英文也被人称作"暴力小英"。
  (二)政治主张的摇摆性和模糊性
  在维护"台湾主权"的坚定立场的同时,为了争取主流民意的支持,民进党也十分注意掩饰和模糊其鲜明的"台独"主张。2011年2月,苏贞昌主张以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础来建构两岸关系论述,并首度发表以所谓"台湾共识"为概念的两岸论述。随之,蔡英文又公开宣称,"两岸必须维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关系"[9]。自此,"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理念再加上"台湾共识"就成为了蔡英文两岸政策的核心指导思想。但事实上,这些说法其实质内容都十分空洞,只是以含糊其辞的方式来回避两岸关系中的实质性问题,抛出类似"台湾共识"、"两岸战略互利"等具有高度弹性空间的论述来混淆视听。对此,岛内媒体和民众无不充满疑虑,甚至在民进党内部也颇有异议。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便质疑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两岸主张"只有抽象原则,没有具体政策"。
  另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与"台独神主牌"的冲突,再加上党内复杂的派系纷争,使得蔡英文主导下的两岸政策还明显表现出进退失据,摇摆不定的特点。这一点在两岸签订ECFA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在ECFA签署之前,民进党一贯坚持反对ECFA的签署和生效。在2009年推动"反对ECFA"的公投案被否决后,2010年民进党还继续与"台联党"合作,发动了"反对ECFA"的公投连署,反对立场极其鲜明。但在两岸ECFA正式签订后,民进党又突然转态,开始接受现实。2010年9月,蔡英文在接受《苹果日报》专访时明确表示,"未来不会针对ECFA存废进行公投",并在其公布的《十年政纲》之《"国家"安全、两岸经贸篇》中,蔡英文也声称:"ECFA已经完成签署也开始实施,这是既成的事实,它也成为台湾对外的协议,因此2012年民进党新政府成立后,我们将会遵循民主程序及国际规范来处理ECFA相关事宜"。
  因此,2008年之后在两岸政策方面,民进党一方面需要极力维护"台独"基本教义,坚持反中反华,阻碍两岸交流沟通;另一方面,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现状以及岛内求和求稳的主流民意,它又不得不加强与大陆的沟通交流,争取与大陆"和平相处"、"发展共赢"。这也就决定了蔡英文主导下的两岸政策必然会表现出这样一种反复无常的混乱状态。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