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些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由于多年来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的做法已经成为习惯,所以某一新的教学方法一时还不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即使学得一点两点,或如法炮制,其结果还是不够理想的。就拿比较公认的“自学——讨论——实践”这一课堂教学环节来说,在广大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能真正学到手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在研究教学方法如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给传播知识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电视、电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再从另一方面讲,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用眼。动手等良好习惯也是十分有益的。应该说,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发挥得好,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成才,换句话说,兴趣、方法、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同样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可惜的是,我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刚起步,广大的农村学校对此还很陌生,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一大影响。 3.抛弃急功近利的应试目标,树立更为高远的语文学习志向 语文学习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滞后不前,很大程度与应试教育的目标要求有关。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高考,这种思想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欲望,也使语文教学长久地停留在应试的表层面,而未得到真正的发展,在应试面前,分数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有关真正文化、思想、精神的内涵被我们忽视。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语文的本来面貌,离急功近利的思想远一些,把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完美的人格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学是门艺术,必依法而行,必探索前行。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教育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新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快速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求同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对学生的创造力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创造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应主动的转变观念,不断地钻研教法、学法,努力适应时代变化。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