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理念的更新必然带动教师行为的转变。而课堂是体现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一个关键场所,也是落实新教学理念的实践操作平台。基于此,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使新课程更加深入地实践,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课前教学准备不足影响课堂教学行为展开 课前教学行为分析是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一,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其二,学情分析。其三,教学准备情况。不但包括"以学生为本"的落实程度、对学生兴趣和需求的了解,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对于教学理念的把握程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相应的要求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尊重学生往往能够被教师做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能够就相应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这点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于理念已经基本掌握,并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思想政治课亦然,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在课前进行调查和了解。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未做好学情分析,对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了解不够,这样对于课前教学行为造成了影响,单纯地将教学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这样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学情分析方面,有所实践的教师仍在少数。 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行为还包括准备教学内容这个环节,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方面予以了肯定,这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适当的课外扩展等。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只有小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存在着不足。此外,布置预习也是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科学地预习,不但能够对教材的知识做到一个整体的了解,发现存在的疑问并进行思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将理论和材料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加强对规律的把握能力。学生收集的材料、疑问或是相关的思考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只有加强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才能丰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层次,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想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二、讲述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重 讲述行为无论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思想政治课堂也是如此,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清晰、完整地表达,对语音、语速的表达也能够做到得心应手,能够让学生区分重点难点。但是少数教师仍旧啰嗦、重复、冗余,教学的逻辑结构不严密,事实不清晰,且语速也没有起伏,比较单一,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大部分教师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其讲述行为还是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内容的阐述比较清晰,分析较为透彻,这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提升。但是要使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 通过相关的调查了解到,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讲述行为仍旧占着很大的比重,且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形式都喜闻乐见,并且希望教师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地分析相关的理论,并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是十分信赖的。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对于教师这种说教式的讲述行为抱以反对的态度,仍有部分学生认为和同学一起学习是自己最喜欢的,课堂表演、小组讨论等课堂形式是其比较希望开展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教师的讲述往往会占据课堂时间的一半,留给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少,而思想政治课教授的不但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从而造成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减少。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讲述行为学生们并不是十分反感,但是对于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普遍排斥,都希望能够开展更加丰富的课堂活动,将讲述和活动相结合。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该在丰富课堂活动方面努力,这样才能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板书行为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传统板书能力有所削弱 就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已经占到了大部分,课堂板书已经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配合。当前大部分教师都以多媒体技术为主,适当地利用板书,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板书以往一直受到教师的青睐,这主要是其比较直观,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教学内容的脉络,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能够创建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板书行为也已经被多媒体课件所取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学技术对以往的板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使其逐渐退出教学的舞台。 相对于以往的板书,多媒体技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有着较强的作用,能够对其兴趣产生一定的提升,此外,还可以使课堂板书的形象更加灵活多变。多媒体技术在这些方面突出的优势,显然被很多教师过分夸大,很多教师甚至对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崇拜的心理,凡是课堂教学则必用课件,对于传统的板书形式抱以鄙夷的态度。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书写板书这种基本功已经被思想政治教师所忘却,随着传统板书地位被取代,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板书形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往往把美观放在了第一位,对于教学的内容、知识结构却不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本末倒置,学生难以把握重点难点。而那些被教师弄得精美绝伦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其二,以往在用粉笔进行板书的时候,这些内容往往能够较长时间地停留在黑板之上,而电子板书往往是跳跃的,一个画面仅有一两个知识点,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记录和思考的时间变得非常少,这样无疑增强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难度,更何况将其融会贯通加以应用。其三,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就相关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由于需要注意到PPT的播放情况,所以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变得不畅,这样就影响了交流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解释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往往会罗列大量的内容,这样就对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困难,一时间很难接受这么多东西,不但没有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还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混乱。通过这种多媒体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思考被大量剥夺,教师的灌输显得更加明显,这样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四、提问难易程度把握不准,问题价值性和反馈能力有待提高 提问行为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这方面普遍较好,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说明教师充分把握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以提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其还能将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有一半的教师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这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关,说明了其对于学生了解程度不是很好,从而导致了问题设置的随意,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很多教师在提问之后,不急于马上得到回答,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再点名让学生回答。经常这样做的教师的数量占到了一半,提问直接要求回答的教师也有不少,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对问题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在问题的反馈上面,能够做出概括和评价的教师占了大多数,且不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会用赞扬式的词汇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问答中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教师都能启发学生思考,然而对于时间的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时候教师对于简单问题也留有时间,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而在较难的问题上时间就会紧缺,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就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使得相应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