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学习小语种;高校也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小语种专业人才而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小语种是相对英语等在世界范围内应用面很广的外语而言的、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学生可选修小语种课程(如大学韩语、大学越语、大学老语、大学缅语、大学柬语和大学泰语等)代替大学英语课程,这也成为当下教育领域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层次教学的焦点。 一、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的"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巴班斯基的"优化教学分组教学思想"、赞可夫的"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理论,都倡导构建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阶段有差异、发展速度有快慢、发展条件有不同,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1]在我国的各个教育阶段,都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一直被视为比母语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一直却不高。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要求将学生水平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评价等,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所谓"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大纲的要求,把原有班级分成不同几个层级并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的提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英语素质。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充分地发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化发展。[2] 二、面向市场、注重改革--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 在全世界经济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之下,培养专门型语言人才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的外语教学领域也在悄然兴起变革;长期以来,在美国经济独霸全球、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独特地位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外语教学固定为大学英语课程,对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也是整齐划一的。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高校里,日语、法语等小语种专业由于近年来高校设置增多,培养人数增加,俨然也已经成为"大语种";而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在世界上使用范围广泛,以往只有外交领域才需要的小语种人才为外交、新闻、文化交流、商务交流、经济洽谈、海外投资、海外劳务输出、海关、边检等多个领域所渴求,就我国而言,其市场需求依然缺口很大。[3] 一般情况下,非专业性语言专业的学生要想修习一门小语种,往往只能走辅修、选修等途径;第二专业辅修学习的门槛较高,不仅要通过入学考试,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和经过一般为期2年的学习周期以及最后的结业考试,而选修课程的学习方式对于想要比较专业地掌握一门小语种的学生而言显得很不够。在这种情势之下,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改革呼之欲出,一些省份率先进行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比如云南省在高校里允许非英语专业学生选修小语种课程替代大学英语课程,小语种的学时和学分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同;面向市场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条件、有基础地开设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4]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措施 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在我国尚属于新兴事务,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事关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渊源,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切实满足学生的高层次的需求,达到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目的。在此,笔者结合分层教学理论,就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措施谈谈想法。 1.提高师生对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认识 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首先要在观念上获得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认同。得不到师生的认同,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这一教学改革是难以推行的。俗话说,思想指引行动,尤其是这种事关全校师生的教学改革。在学校启动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构想之初,就要将教师与学生代表纳入到研讨团队之中,这种改革的构想需要倾听师生的声音。当这种改革构想获得师生的普遍认可之后,有关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筛选、敲定也都离不开师生的表态,尤其是方案制定要参考专业教师的研究成果,听取专业教师对这项改革的论证。当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之后,就要进行适度的宣传,让广大师生了解到这一项改革的意义、目的与各个群体所要做的具体事务,尤其是要对学生开展小语种志愿选择、小语种学习、小语种考核等的宣传说明,让学生能够更轻易地参与到这项教学改革当中来。[5] 2.根据实情构建学校小语种教学体系 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校构建完善的小语种教学体系,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很多高校还并不具备直接实施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条件,因为高校的外语教师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是英语教师,所熟悉的也是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对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还需要一个适应与筹备过程。[6]学校不仅要整合课程资源,配备小语种教师团队、教学设备与场地等,以支持教学的顺利开展。还要完善学校语言教学体系,为小语种学生提供很多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和彰显办学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规范非语言专业学生的小语种教学,对非语言专业学生的小语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一系列事关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构建。当然,构建小语种教学体系必须结合学校的实情,而不是盲目"攀高"。毕竟市场上的小语种教师人才也相对紧缺,对学生自选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要预先进行评估,以合理地配置学校的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 3.分层教学为学生分配合适的教学资源 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既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通过教育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规制。[7]分层之前,应该先组织自选小语种志愿的宣讲会,最好能够利用网络开放课堂,让学生先在网络上进行试听,初步了解所倾向选择的小语种的教学内容、发展方向、考核方式等,倡导学生做更有目的性、更理性的志愿填报;然后,结合学生的自选小语种志愿以及学校的各个小语种开设单位所能容纳的教学规模,先组织进行对学生英语能力、其它小语种语言能力进行摸底考试,并且根据最终成绩决定层次划分;根据最终的各个小语种成功选报情况,将学生分为一、二、三层,一层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相关小语种基本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层的学生应掌握一般性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三层的学生并没有多少相关小语种的积累,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掌握较慢,应用能力较差。学校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为学生分配合适的教学资源,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正因为分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某一个层级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时,分层教学就应该设置新的分层环节,以适应发展了的学生的需求。分层教学适宜在每半个学期进行一定的、新的分层评定,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相关的层级所在,另一方面就是为获得了新的发展或者学习上出现了新困难的学生重新寻找到合适的层级进行学习,所以分层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与流动性。为了更好地支持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更好地满足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需求,高校可开发小语种课程、小语种介绍、小语种师资力量介绍、小语种发展前景介绍、小语种自学技巧介绍等网络课程内容,来缓解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带来的适应上的压力以及对小语种课程的陌生感,为分层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