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有正确、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也是新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态度所设的目标之一。[1]教学策略用来指教学活动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实质性交流,指为实现预期效果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用的教学行为。 新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激励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激励策略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实施方案 1.对象的选择 笔者选择自已所教的一个教学班青岛即墨市北安街道办事处北安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作为实验班,班上共有35人,随机抽取15人作为试验对象。 2.实施方案 (1)实验时间:四年级上、下学期 (2)实验方案 四年级上学期开学时,教师随机抽出15名试验学生的名单。班上所有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没有特别应用激励策略进行英语教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抽出试验学生的试卷。试卷采取百分制,难度为0.43,区分度为0.51。 四年下学期开始,教师对随机抽出的15名学生,并对这部分学生运用激励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点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为宗旨课堂上,例如提问,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已,同时,教师经常表扬和鼓励。课后,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给他们以鼓励。四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抽出试验学生的试卷。试卷采取百分制,难度为0.43,区分度为0.514。 (二)结果 以下表格是英语教师运用激励策略实验前后15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成绩 (三)分析 1.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前后成绩的比较,四年级一班15位同学在运用激励策略前后成绩有明显差异。实验后成绩较实验 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且差异性显著(见表1)。实验前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为69.73,实验后学生英语平均成绩为 82.47,实验后学生英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验前;实验前的标准差是10.63,实验后的标准差是7.77,实验前成绩分数离散程度大,成绩不均匀,因而平均数的代表性低;实验后标准差小,成绩较均匀,平均数的代表性高。 2.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接纳和关心学生,要注重与学生保持思想上的沟通,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教师更多的精神教育。[2]教师要学会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我的内在交流过程。是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的过程,是情绪,情感相互濡染的过程,是思想精神相互贯通的过程。[3]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结构要及时反馈,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努力程度。小学外语教师还得对自己在教学中实施的激励策略不断进反思和修正,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