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选择财务结构,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财务结构的内涵 财务结构包括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及其相互平衡关系。资产结构是指构成企业全部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及其之间的关系。 2财务结构的类型 财务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资产结构要关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尤其是货币性资产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经营规模扩大,货币性资产转化为应收债权和存货,经营规模缩小,闲置资金以现金或有价证券形式沉淀下来;2)资本结构中要特别地关注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比重,尤其是短期资本中临时筹资的比重,因为临时筹资往往是为应付经营高峰而借入的短期信贷,财务风险最大;3)财务结构的调整最终归结为两种结构的配合,良好的结构配合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谋取最大收益。 企业的财务结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行业,企业财务结构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尽管总资产与总资本在总额上一定相等,由于不用投资方式产生的资产结构与不同筹资方式产生的资本结构却不完全相同。根据设计要求可归纳为保守型、稳健性和激进型。 3财务结构与企业风险的关系 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可以将其划分为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两个方面。单纯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对主营及附营的业务进行策划、运作、经营,使企业实现预期利润,而理财活动是为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投资活动筹集资金、管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因此,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通过资产结构体现,财务风险通过资本结构体现。分析财务结构的总目标其实就是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平衡。 (1)资产结构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的因素而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使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未来收益的变动。企业经营实质上就是对其各项资产的运用,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产生最大的收益。因此,企业的资产性质和资产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果的不同。 (2)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而产生的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受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量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化。 企业的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选择融资结构策略时必须权衡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从而确定最佳负债比例,使投资者已尽可能低的风险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资本成本固定的债权资本的利用,企业的全部长期资本是由股权资本和长期债权资本构成的。股权资本成本是变动的,在企业所得税后利润中支付;而债权资本成本通常是固定的,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管企业的息税前利润是多少,首先都要扣除利息等债券资本成本,然后才归属于股权资本。因此,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会对股权资本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可能给股权资本的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即财务杠杆收益,有时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失即遭受财务风险。 为了反映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财务风险的高低,需要测算财务杠杆系数,其简单的测算公式是: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债务年利息额) 在企业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降低,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股东的利润就会增加,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息税前利润上升时,税后利润上升得更快;反之,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股东造成财务风险。 当资本结构中的债权比例增大时,随之产生的财务费用也会增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会变大,则企业的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企业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就越小。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既可满足企业是、对资金的需求,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遭受财务杠杆损失。因此,企业在安排资本结构时,必须权衡负债筹资的利弊,确定合适的负债比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利益,增加企业息税前利润,进而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合理的控制风险,通过财务杠杆的比较分析,达到资本结构的最佳状态,使企业承担合适的负债和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4我国企业财务结构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自身发展定位认识不清。企业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销售规模和销售增长率。企业若不能合理的测定其发展速度,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准确的定位,则会出现盲目的财务决策状况而导致企业财务结构的混乱。 (2)不注重企业风险的管理。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将会导致企业财务结构发生严重缺陷。例如,企业在筹资时过于随意,没有考虑到利率风险等因素,导致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资产管理不当,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失误等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最终导致财务结构的不平很衡。 (3)诚信缺失严重,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失信行为和失信者缺乏有效惩治的情况下,失信的违约成本很低,在这种信用氛围中许多企业急功近利,信用观念淡薄,社会信用水准急剧下滑,并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严重侵蚀着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失信行为或许可以使企业暂时地逃避债务,但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当企业遇到财务困境时,由于缺乏信用而筹不到资金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4)经营管理不当,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企业注意力集中在产权上,忽视了经营管理,致使经营管理严重混乱。由于,超量采购,劣质采购,造成材料资金积压;由于生产组织混乱,待产严重,形成生产资金积压;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竞争乏力,或盲目生产不适销对路产品,或质次价高形成产品资金积压。此外,物资丢失、损坏、浪费严重,严重的资金积压和浪费,是企业连年亏损,资金周转失灵,要维持企业生产只有债上加债,债积如山,形成恶性循环。 (5)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筹资手段单一、落后。如果将资产负债表右方负债中的应付款项与左方资产中的应收款项抵消后,那么余下的负债几乎都是银行贷款,这仍属于不合理的结构。究其原因是以银行筹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发债机构及债券信用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企业筹资手段单一、落后,债权筹资、融资租赁等手段没有广泛采用,有的还不为人们所熟悉,以致造成企业负债高度集中银行,使企业的风险加大。 (6)企业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完善。财务制度是一个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它规范了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内外部财务关系并监督企业财务运行。虽然我国的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制度,但是许多企业的财务制度都不够完善,加之影响财务结构的宏观与微观因素都在不断的变化,若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较健全的财务制度,势必会影响到财务结构的优化。 5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的建议 5.1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财务结构 企业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时期销售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选择不同的财务结构。 首先,在初创期企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资产需要大规模扩张,负债筹资的风险很大。这一时期,虽然企业盈利能力不是很高,甚至是负数,但是风险投资者看到其未来的高增长。因此,很愿意将资本投资于企业。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