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1.现行教材中哲理类题材的缺失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九级的目标总体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教材所选的文学作品可以并不局限于古典文学作品,可以是所有文字优美、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思想上和情感上共鸣的、能提升读者人文素养的作品,……,还包括当代作者写的优美的散文、小品文等。天津市高考英语有两年涉及到哲理类题材:2010年以"Toerrishuman.Toblametheotherguyisevenmorehuman"开头的阅读D篇和2012年以"Youaregivenmanyopportunitiesinlifetochoosetobeavictimorcreator"开头的D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哲理类阅读题材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个人品味的心灵鸡汤,也是高考考生容易触礁的地带。相形之下,自2004年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一直未曾涉及哲理类题材;现行译牛版高中教材中这类题材也明显缺失。 2.目前阅读课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阅读课公开课的开设普遍存在两种问题:(1)很多教者为了避免冷场现象,常将针对文本理解和阅读策略设计的详案提前发放,课上跟学生一一核对答案,给人课堂容量大且互动热烈的假象。在Rosenblatt提出的文学作品交互理论(TheTransactionalTheoryoftheLiteraryWork)中,阅读是特定读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文本的特殊体验,是一个读者跟文章作者沉静的对话过程,需要真实的互动,容不得半点彩排。(2)阅读课公开课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等大部分学生充分思考完毕就直接请优等生给出答案,使得学生疲于应付而对每道题目的理解都一知半解。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就无法完成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也很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见,以上两种做法都违背了阅读的交互性原则。 二、问题的解决 "交互"(interaction)意为建立发出信息者、接受信息者及语言环境三边关系的"合作活动"。它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双向交流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者要抓住交互性这个教学原则,让学生真实地跟作者对话,使得学生吃透文本内容。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由创作主体、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三大要素组成。三者通过对话、交流,相互作用,辩证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针对目前译牛版高中教材中哲理类题材的缺失,教者要指导学生注意阅读题材的广度,可以从各类期刊挑选一些文章进行精读处理。譬如,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试卷的阅读理解E篇就是由2000年2月总141期《英语世界》第56页的Ontalking改编而来。笔者以2012年天津市高考阅读D篇全文整合后的文本为例,从如何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和体现交互性这两个角度,进行了用哲理类高考题材进行交互性阅读教学设计的探究。 三、探究过程 2012年天津市高考阅读D篇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人生哲理的美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笔者在力求保持文章原汁原味的原则下,将原文中繁杂的内容去除、用同义词和词组来替换相应的部分,在阅读设计上采取了跟Reading相同的读前、读中、读后三步骤。本次教学设计没有照搬高考题中的选择题,而是和所有的阅读教学一样采用了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由于交互性教学原则一直贯穿于整节课,该尝试受到全组同仁的一致好评。现将整个教学设计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呈现如下,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如何对哲理类题材进行深层理解 哲理类阅读题材不同于一般题材的地方在于其思想性、人文性,教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理解,对隐藏在文中的深刻含义、价值观等进行升华,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生成阅读任务质量的基础上,融入思维的训练,……,使阅读过程成为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和提高其人文素养的过程"。 [教学设计片段1] Whatarecreators'reactiontopeopleandthingsaroundthem? 该表格设计罗列了creators对不同类型的人及自己的弱点所持的态度,是贯穿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一根主线,有效地避免了零散无序。学生通过该表格很快把握了文本的脉络,了解到成功人士如何直面弱点、笑对人生,从而对文章的标题"告别受伤人格,缔造富有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教学设计片段2] Differentattitudesleadtodifferentactions:(Paragraph6-7) 由原文中"Victimsrelishinanger,revenge,guilt,andotheremotionsthatcauseothers-andeventhemselves-tofeellikevictims,too."这句话中"revenge"转变成了"revengeful"可知,图表的第一格和第二格应填形容词angry和guilty。该表格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为做好江苏高考任务型阅读这种题型做了铺垫;通过对比,victims和creators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正面引导学生要积极看待人生。 2.如何体现交互性原则 评判一堂课的好差,很大程度上要看师生、学生和文本、生生的互动是否自然高效。这除了需要教者的经验、智慧和课堂驾驭能力外,教者还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所设话题具有普遍性 在文章导入部分,第一次试上时笔者设计的话题是:"如果班主任让你连续打扫厕所一个月,你会如何看待?"由于这个话题不具有普遍性,学生讨论后还是觉得很茫然,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正式开课时,笔者让学生就"大学生村官"这个社会现象讨论后发表看法。由于这个话题贴近生活,学生都有话可讲、纷纷畅所欲言。有学生表明大学生村官大有发展前途,也有学生认为大学生村官是被埋没的人才。待学生阐明各自的理由之后,笔者引出了"creator"和"victim"这两个词,并让学生补全这篇文章的标题:Guess:What'sthetitleofthetext? Victimor_____________? 学生都齐声说出了要填的单词"creator",接下来笔者打出这个标题的中文翻译:"告别受伤人格,缔造富有人生",这个富有人生哲理的标题让学生为之一震,对所要学习的文章充满了期待。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构思,教师要充分挖掘标题的内涵,关注标题中的每一个词语。基于标题设计的主问题能帮助学生感知全文,捕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有了前面大学生村官话题的铺垫,整个导入部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显得热烈而真实。可见,交互性阅读课的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这样才能形成真正高效的互动。 (2)所设题目灵活机动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使得教学过程得以自然顺畅地进行,教者要设计一些灵活机动的题目。笔者在试上这篇阅读材料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对文章进行预习,所以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相对而言比较缓慢,只能完成教学设计中对文章主体的处理。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形下,笔者只要求学生找到第10题"What'sthecorrectattitudetowards'thepast'and'thefuture'?"的答案。正式上示范课时,笔者针对同样的问题作了相应的变通。因为学生知道同年级的老师们要来听课,对文章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学生答对第10题后,笔者带领学生复述跟这道题有关的文本最后一个段落。背诵像"Theyunderstandthatstormsareanaturalpartoflifewhichcanbringtherainneededforemotionalandspiritualgrowth."这样的句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3)所设环节层层相扣 本次示范课的另一个亮点是设计了任务型阅读,既对全文起到提纲挈领及升华主题的作用,又训练了词形变换、总结概括等任务型阅读技巧。有了该任务型阅读的铺垫,笔者在生成部分所设计的话题就变得水到渠成。因为这两项任务层层相扣,在话题上围绕同一主题,在难度上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4)所设生成激发兴趣 交互性双向交流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哲理类阅读题材的生成除了要让学生有话可讲且有层次性外,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因为"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在这篇文章的生成部分,笔者设置了两个话题由学生挑选: ①Howcanwetransformfromavictimtoacreator? ②Whatshallwedotobecreatorinlife? 在竞争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下,我们该如何成为生活中的creator?如何告别受伤人格、缔造富有人生?这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也是文章的主题。学生在讨论中回顾了阅读材料,学会了如何积极应对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有学生将做过的一篇完型填空中的诗歌朗诵出来,将整个生成部分推向高潮。这也体现了"读者阅读文章的过程不是单方面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阅读内容与读者头脑中已有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诗歌内容如下: Happinessisajourney,notadestination(目的地). Soworklikeyoudon'tneedthemoney. Lovelikeyouhaveneverbeenhurt. Dancelikenobody'swatching. Singlikenobody'slistening. Livelikeit'sheavenonearth. --ByFatherAlfredD'Souza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能对哲理类阅读题材做到游刃有余也非一日之功。作为阅读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教者,要多尝试用哲理类高考题材进行交互性阅读教学。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需要给足学生时间去进行深层思考,让师生、学生和文本、生生之间的互动灵动而真实。唯此,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提升深层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成为一个高效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Grellet,F.1982.DevelopingReadingSkills.Cambridge:CUP. [2]Rosenblatt,L.Thereader,thetext,thepoem:Thetransactionaltheoryoftheliterarywork.Carbondale,IL:SouthernIllinoisPress,1978. [3]Rumelhart,S.D.(1982)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4]Wells,G,et.al.1981.LearningthroughInteraction:TheStudyofLanguageDevelopmen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5]陈娇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5). [6]傅山云.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教学实践研究.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13(2). [7]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9). [9]阮旦君.高中英语教材文学阅读教学资源的不足和拓展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 [10]翁冰玫.查-读-议:普通高中英语小说阅读教学三部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2). [11]姚喜明.英语阅读研究概述.山东外语教学,2002(5). [12]朱晓申,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