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过程。首先,绩效分析。这一环节非常关键,能实现绩效技术应用的有的放矢和绩效问题的最优化解决。它在具体结合了教学目标和现状后得出具体绩效要求,确定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同当前状态的绩效差距。绩效分析有助于实现绩效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原因分析。这一环节是要找出绩效差距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有效解决绩效问题通常是由于只看到了表面症候却忽视了深层原因的追寻。一旦能够找到并根除产生问题的根本,绩效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就会随之提高了。选择分析属于识别绩效差距和干预环节的过渡环节,是绩效技术的一大核心支柱。再次,介入选择。明确绩效差距和分析原因后就进入了干预决策设计和实施环节。绩效技术强调从宏观角度把握和分析绩效问题,由于导致绩效问题的原因相对复杂化,任何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当绩效技术工作者在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时,经常发现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局部,而是整个系统,若是针对个别问题采取解决措施难以甚至无法真正解决绩效问题。所以要进行介入选择和确定。介入选择包含了针对绩效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案所进行的一系列全面性的考虑。介入选择的方案通常需要考虑系统内部各方面因素,形成多种干预的综合。最后,绩效技术。要灵活运用绩效技术实现问题的最优化解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考虑如何有效实现教学最优化,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来换取最高的效益,同时要充分结合现有教学技术和条件。三、绩效技术下提高网络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是研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策略。网络研究性学习更多地需要学习者自身探究意识和能力,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立足于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进程大多由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结果取决于学习过程的质量高低。绩效技术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和可控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同时考虑了现实需求等因素。学习过程中不仅包括自主探究,而且包括具体干预措施。若是对学习结果不满意,可以对学习过程实施绩效评估,不断树立学习新起点,直到实现预期效果。笔者先后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网络研究性学习。学生提交的研究课题可谓五花八门,基本囊括了所学的全部知识点,大体上分为课程学习、知识外延、课外学习以及社会调查等类型。其中大部分的演技项目,若是单纯依靠学生组织实施,受到时间、条件等各方面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预期学习效果。运用绩效技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及时介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绩效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属于系统性过程,主要包括研究项目的分析、引导、介入以及评估等子系统和具体环节。在整个应用过程中,绩效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所在。它带来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新特征,主要体现为:第一,绩效技术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取代了原有静态学习策略,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被纳入绩效技术的动态系统。第二,绩效技术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实现了对学习的全面把控,有效降低了学习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果。第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自始至终同学习目标紧密相连,并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对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以确保学习学习结果的最佳化。第四,绩效技术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制,而且是针对学习者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和能动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