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对"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境生于象外。至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出现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指出"意境"不应局限于孤立的、有限的"象",而必须超出"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环是们的上下两横槛的承受枢的旋转的空洞。得其环中,比喻对"道"的把握,"超以象外"就可以表现"道"了。这说明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明代的王夫之继承并发展了司空图的思想,认为"意境"的内涵比"意象"丰富,并不是一切的审美意象都是意境,只有取之象外,才能创造意境。其在《唐诗评选》中写道:"工部之工,在即物深致,无细不章。右丞之妙,在广摄四旁,圜中自显……右丞妙手,能使在远者近,抟虚作实……"审美意象突破了有限趋向无限,而且"境"不同于"意"的是,"境"有高下深远之分,而"意"是彼此不同的,无法比较。 象、意、境这三个范畴彼此联系,都是对老子思想中的"道"的体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9. [5]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刘勰.文心雕龙[M].商务印书馆,2011. [7]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科出版社,2007.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