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时代感,呈现出丰富的民族性格。从总体来说,民族建筑艺术是一种将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受到建筑材料、力学结构等科技性的制约,通过抽象几何形体,引起人们的感情,体现民族性,营造特定的气氛,如宁静和动感、平淡和隆重、朴素和华丽、淡雅和高贵、清丽和庄重等,使建筑艺术超脱了具体的形态,从而具有更广阔、概括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所谓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保持着的一种共有的思想活动特征和传统,一个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例如建筑艺术、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戏曲、饮食、服饰的特点以及社会风尚、节日和民族传统等。本文论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民族性格。 一、建筑艺术中民族性格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建筑艺术与区域分布、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的关系极为密切,具有民族性格的特点。民族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记。 藏族建筑艺术别具风格,石叠高台,层楼重叠,整齐壮观,最著名的当数拉萨布达拉宫。横跨江河的铁索桥、藤索桥,也均有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藏族村落多建于平坝或山坡近水处,农区民居以石块或夯土为墙,平顶,形如碉房,上层住人,下层作库,有院落;牧区民居为帐篷,用牛毛织成,色黑,冬暖夏凉,迁移方便。寺院主殿宽敞,兼做经堂,寺门前砌修大小佛塔,周围多置经轮。 羌族建筑艺术独特精湛,除村寨中的民居、碉楼和江河上的溜索、索桥外,历史上就能在峭岩陡壁之上修筑栈道,其中又分木栈和石栈。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就有羌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羌族村寨多建于高山或半山台地上。传统民居是用碎石片和黄泥砌成的平顶的碉楼建筑,呈多角形,下宽上窄,多层,有多至十三四层的,平整光滑。有些碉楼与民居合建。另外,羌族地区山高水险,江河之上多有溜索和索桥,羌族索桥在1000多年以前的史书上就有记载。 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桥梁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的标志,也是群众集会的议事场所。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联阁,雄伟壮丽。侗族村寨依山傍水,村寨四周浓荫覆盖,古树参天,用青石板或鹅石铺成的乡间小道,曲径通幽。 满族建筑除民居外,历史上曾有许多建筑杰作。城堡有宁古塔六城、费阿拉城、叶赫城、辉发城、哈达城、乌拉城、赫图阿拉城、辽阳东京城及沈阳故宫等。园林建筑有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王府在北京、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区都有。皇陵有永陵、褔陵、邵陵、清东陵、清西陵。庙宇有新宾玉皇阁、辽阳佛寺、沈阳实胜寺、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外八庙等。 汉族民居过去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北方睡炕、南方睡床。北方不论农村还是城镇都有院落,多为四合院。黄土高原有窑洞或窑洞式住房,西北有平顶泥土房。汉族建筑除民居外,还有宫殿、官署、寺庙、道观、祭坛、佛塔、桥梁、牌楼、城池、关隘、陵墓、园林、楼阁等,突出的特点是飞檐大顶、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布局谐调。 二、建筑艺术中民族性格的时代烙印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华丽别致,如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使用了减柱法,使殿堂宽阔异常,所用斗栱多采用斜栱,使斗栱宛如盛开的花朵。太原圣母殿为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面阔7间,进深6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斗栱舒展,室内也使用了减柱法,宽敞明快。该殿实为唐代建筑的雄伟壮丽过渡到明、清建筑纤巧秀丽的代表作。上海松江唐经幢通体结构严谨,气势雄伟,雕刻细腻,线条洗练圆熟,人兽花卉均有丰满之感,颇具盛唐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筑的代表,也表现出地方性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杭州梵天寺经幢是浙江最高的经幢,且线脚精细,层次繁多,在营建技术与装饰技艺上都达到了顶峰,忠实地再现了宋代木结构建筑的制作手法,反映出宋代的建筑艺术水平。杭州六和塔为仿木构形式,塔上所有壶门的线条都很流畅,是南宋时期的典型做法。徽州明、清建筑的砖雕、木雕、石雕以精美独特闻名海内外,其刀法流畅、构图奇巧、丰满华丽而不繁琐,反映出匠师们高超的技艺。彩图构图舒展、形式独特、色彩淡雅、格调温馨,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中国现存的无梁殿都是明代建造的,而最早的一座便是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我国传统建筑的砖雕艺术,到了清乾隆全盛时期,砖雕题材变为以山水人物为主,上海书隐楼的砖雕可视为清乾隆时期的代表作。江西婺源古村镇古建筑雕饰精美,既有明代疏朗淡雅的韵味,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 三、建筑艺术中民族性格的地域性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人口最多的汉族多住中原、以内地为中心遍布全国,少数民族多住边疆的状况。各少数民族除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外,还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并无明显界域;有些民族之间往往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因此不少建筑融合了多民族建筑的风貌,同时在共性中又体现出建筑艺术的地区性。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