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农产品具有"双重性" 农产品既是消费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所以农产品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农产品可以用于人们生活消费,是人类基本的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是纺织、食品加工等的原材料。 3.6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场所,还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还有许多寄生微生物。因此,土壤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物的产量。所以,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3.7农业具有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食物保障功能。农业的食物保障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粮食、肉、蛋、奶等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又可以满足高收入人群对食品的多样化需要。第二,生态保育功能。农业可以栽培植物,饲养动物,满足了整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完整。第三,环境服务功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大大美化了环境,很多地方利用自己的特色农业发展了农业旅游景点等,这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第四,稳定社会的政治基础。我国农业人口还占很大比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如果差距过大,农村就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或者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这样农业问题就不仅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是一种政治问题。第五,文化传承功能。各区域根据不同的要素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 4农业的作用 4.1产品贡献 首先,农业提供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是农业最主要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尤其在发展初期,农业就是指狭义上的种植业,由于当时工业的发展还很滞后,所以农业生产的粮食除了供给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外,还要满足工业劳动者的需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粮食消费占人们生活消费的比例逐渐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7%;仅短短的6年时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6.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总体来看,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快于城镇,这说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对食品的收入弹性大于城镇,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呈现走低的趋势。这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是,粮食作为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工业化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应该解决好粮食供给的问题,保证95%的自给量。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过程中,粮食问题就是国家战略问题,必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我国粮食供给满足国民需求。 其次,工业化初期,食品、纺织业往往是最先发展的制造业,其主要原料都来自于农业。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由于工业替代品的竞争以及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的发展对发展农业原料的需求相对缩小,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中大国出口贸易中纺织、服装业是主要的创汇产业,其大部分原料仍需农业供给,对农业原料的需求又存在相对增加的趋势。 4.2要素贡献
农业的要素贡献,主要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贡献。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