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初探我国儿童福利发展模式(2)

时间:2013-10-14 15:08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杨玲娜 点击:
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我国传统的儿童寄养方式主要集中在福利院等专门的机构,弊端就是使孩子的身心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儿童养育方式的研究探索中

  儿童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我国传统的儿童寄养方式主要集中在福利院等专门的机构,弊端就是使孩子的身心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儿童养育方式的研究探索中发现,家庭是最适合于儿童成长的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因为儿童尚处于智力、心里未成熟的状态,由于儿童的这种特殊性所以需要特殊的照顾。家庭寄养模式是由一个家庭照顾几个儿童,并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非血缘关系的亲情纽带。将部分孩子寄养到社区的家庭中,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能使儿童在生理、心理、情感、教育等方面得到全新的抚育,是我国儿童福利发展的最优模式之一。

  (二)发展社区儿童救助中心模式

  有一个特殊群体叫流浪儿童,这些儿童有些因为家庭贫困失学,有些因为父母双亡后独自流浪,他们在流浪中生活非常艰难,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建立社区儿童救助中心,给流浪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居住场所,使得他们有"家"的温馨,它是家的另一种存在方式。救助中心可以聘请老师给他们讲授知识,培训技能另外,还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为孩子办个生日聚会,一些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每月去社区儿童救助中心看望孩子等,使他们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

  (三)民间救助机构介入模式

  目前我国儿童福利工作主要还是依托政府的儿童福利院,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由于目前公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无法满足需要,建立民间救助保障机构成为全新的抚育模式,它是一种集中看护、疏导、教育于一体的亲情化的救助方式。政府应当鼓励创建民间救助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此外,应当不断完善儿童救助政策,关注留守儿童、关注边缘群体,加大对儿童的救助。

  参考文献:

  [1]关颖.城市流浪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干预[J].青年研究,2008(2):17-22.

  [2]鞠青,张小亮,陈晨等.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23.

  [3]罗柳妮.中国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研究一一以湖南省某县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王孟楠.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

  [5]官群.关注中国农村特殊教育:重点、热点、难点、盲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6]范喆.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