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论语》养生理论及颜回个案解析

时间:2013-09-27 11:49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赵歌 点击:
《论语》的部分章节反映了孔子的养生观念,从身体锻炼、饮食、心理、居住环境和对疾病的态度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孔子弟子颜回的英年早逝则从另一个侧面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这个规律,却可以顺应它,探索生命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生命的质量,延年益寿,这就是养生。中国古代养生理论十分丰富,包含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养生理论体系。
  《论语》是研究儒家文化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基本思考。这其中也包括孔子及其弟子对养生的基本观点。
  1.《论语》反映的孔子养生的基本观点
  1.1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古往今来,疾病就是人类的大敌,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平均寿命,当今社会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生化制药的进步,过去很多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被征服的结果。在《论语》中孔子就对疾病对人的影响高度重视:“子之所慎:齐、战、疾。”(《述而》)也就是说,孔子对三件事情态度非常认真,即斋戒、战争、疾病。战争与疾病是剥夺一个人生命的最直接手段,孔子尊重人的生命,将疾病与战争、斋戒(斋戒涉及孔子所尊奉的“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病的发生不掉以轻心自然是养生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疾病的治疗,孔子很重视也很理智。《乡党》中记载“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别人送药给孔子,他很尊重,拜而接受,却因为对此药不了解而拒绝服用,这一记载生动展示了孔子对待药物及治疗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1.2铸炼体魄
  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于一个人体格的塑造具有很强的作用,无疑这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开设了体育课。孔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与御是指射箭与驾车,是当时孔门弟子的基本技能。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就是军体活动。孔子认为即便是下棋这样的小活动也是有益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阳货》)不仅孔子要求学生做到体格健壮,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礼记·射义篇》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向我们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孔子带弟子练习的热闹场面与他的精湛箭术。
  1.3饮食养生
  孔子早就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在《论语·乡党》中,他提出了对食物不食的原则: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这段话涉及了食物是否变质,颜色是否纯正,气味好不好,烹饪方法当不当,以及调料、食物比例的搭配,食品来源等诸多问题,展现了孔子的饮食智慧,是一部精炼的饮食养生经,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引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1.4心理养生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是由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人的心理、精神状态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远离某些疾病,达到养生的目的。儒家高度重视个人修养,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发展理念。“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仁者寿”(《雍也》)的观念更反映了孔子对其与养生关系的深刻认识。《论语·季氏》中提到的三乐、三损、三戒都是心理养生的精彩论述。
  1.5生存环境与人际关系
  良好的生存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生存空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安全、和谐、文明、政治清明,是孔子对生存环境的理想要求。他一生奔走宣扬其主张正是为了让人们都拥有一个这样的生存空间。“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则强调了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假如人们不能准确定位,各尽其责,即使物质丰富,也难免于困厄。
  2.颜回的误区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