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散文无不以其斐然的文采、浓郁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着深也。"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美文,脍炙人口,如《背影》中父亲的舐犊之情,情真意深,晚景凄凉的描写,令人黯然神伤,可谓"沁人心脾"。《荷塘月色》以景中之"静"写心中之"不静",情景交融,文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能豁人耳目。大师的散文无论写景、叙事,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一种意境深远、真挚深切的情感,读后令人掩卷沉思,久久不能忘怀。可见"情"在散文中举足轻重,如果散文中缺失真情的抒写,则纵然穷尽辞藻,刻意雕琢,竭力铺陈,亦难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正如王夫之所言:"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传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之妙。"(姜斋诗话) 情寡词工,难以感人,有情之后,如何抒情,则有赖于艺术技巧,掌握一定技巧,才能将"情"抒发出来,情感自然会丰富,舒卷自如,锦绣有章。如何才能更好地抒"情"呢? 一、情由意生 抒情先要有"情",情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感受和蓄积,"意"则是对生活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审美认识的提高和内心情感的升华。刘勰论认为:"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所谓"思合而自逢",乃是中有至情,必欲宣发,这时候自会觉得应当怎样去抒写,或是一泻无余地写出来,或是敛抑凝聚地写出来,也就是情随意生。在至情之中见精魂,抒情才得佳胜。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写的是景,却都与作者的心情关联。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之所以能传诵千古,是因为它在抒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显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心胸和抱负是该文的精魂,这正是抒情散文应该追求的境界。又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对开怀畅饮的欢快情景和对自然风光绘声绘色的描写中,传达出了醉翁之"意",即"与民同乐",以及希望保持和平安宁的政治环境,使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从"情"中悟"理",以启人感,以耐人思,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这种被赋予思想深度与力度的情感,才有可能是散文的生命。 二、情化自然 在优美的抒情散文中,它所写的"景"是情化了的景。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所谓"思与景谐","景与意会",情感的抒发有赖于作品中所描写的意境,即情化了的自然。朱光潜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也就是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客观外物达到一种高度和谐的统一。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于良辰美景之中吐露心中的抑郁和"不宁",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使人似乎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音,一个月下的荷塘,在这位散文大师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青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蛙声等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使得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达到了情与景的完美统一,显示了散文大师不凡的艺术功力。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化虚为实
实,即有形的"象",虚即无形的"象"和"意","具之以象"、"动之以情"使人在"象"中见意。抒情散文情感的抒发应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的基础上,离开了对生活及事物的描绘,诗意则无所附,言辞则空洞矫情,因而在散文中细致的描述常常是激发散文的情致所在。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抒情名篇,他以书房项脊轩带出家人日常生活琐事,以此抒写亲情,笔调纡徐疏淡,真挚亲切。如:"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笔笔紧扣项脊轩,睹物思亲,物在人亡,凸显了夫妻感情之笃,又映衬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读来令人深感悲凄,余韵悠然不尽。作者在对具体细微的事物的叙写中倾注了深沉的情感,以实带虚,虚实相生,这就是抒情的化虚为实。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