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外贸函电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它将英语写作与外贸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2010年后出版的20余种课本教材进行研究,发现现行教材普遍存在一些缺陷。 二、外贸函电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 1.传统信函写作比例偏高,电子邮件介绍极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贸业务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改变。电子邮件逐渐成为外贸函电的主体形式。据统计,全球每天有90%以上的国际贸易商人使用英语电子邮件进行贸易业务交流[1]。但是现行课本却致力于传统书面信函写作,要么没有关于电子邮件的篇章,要么仅用极短的篇幅介绍什么是电子邮件或电子邮件的特点。对于如何写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写作与传统函电写作有什么区别,没有一本教材展开论述。个别教材中的大量示范信函属于电子邮件,但没有指出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2.示范信函重复率高且年代久远。 外贸函电课本的主体是通过大量示范信函的展示来教导学生写作。通过对20余种课本教材的对比,笔者发现多种教材引用同一示范信函的现象普遍,例如磋商环节,有11本教材采用了"关于铁钉的询盘"作为询盘示范案例。且各种教材中均有不少示范信函年代久远,甚至个别案例是改革开放初期信函,简单更改年份仍在使用。这类信函语言与时代脱节,内容更是不符合当今社会现实,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3.示范信函内容缺乏真实感,前后无连贯性。 外贸函电课本除了简单介绍写作要点外,主要靠大量示范信函来教学。现行教材虽然各章节均加入大量范文,但是范文之间缺乏联系,前后章节之间缺乏连贯性。询盘的是客户甲,回复的却是客户乙;发盘产品是缝纫机,购买的却是水果罐头。学生看到的都是零散的信件,没有真实的交流、沟通的感觉,更没有外贸业务的流程感。 4.只有技术性信函,没有社交性沟通写作训练。 沟通是外贸业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外贸信函除了表达业务往来的信息外,还应该有人际沟通的一面。现行教材全面介绍了磋商、运输、保险等业务信息如何写作,却没有关于外贸交际的写作指导。例如展会后如何写信跟进相关客户,客户要求验厂时如何写信确认行程,个人出差时如何设置自动回复邮件等实际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信函写作,在教材中均没有涉及。 三、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现行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笔者认为大学授课应基于教材,但不能局限、拘泥于教材。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