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而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具有健全、和谐的人格。现代中学生,只有从学生时代逐步养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礼记大学》中有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师要“修身”,亦要教学生如何“修身”。作为中学政治课教师,我们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任务。 高中新课改增加的《文化生活》教材为我们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正因为《文化生活》教学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高中政治老师,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充分利用课堂、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资源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优势。《文化生活》教材中有许多可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例如,讲授文化对人影响之“潜移默化的影响”特点时,我先让学生上网搜集各名校的校园文化石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在课堂上他们把自己所查阅的资料相互分享,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展示,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人格塑造变被动为主动。再如,讲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我就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首先要求学生要仔细辨别。对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仁”就是要将赡养父母与孝敬父母紧密结合起来;“爱”不仅包括“亲情有爱”,而且将“大爱无边”扩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对全社会的关爱,此即“新孝道”主要内核。为弘扬和谐文化,《论语》所倡“温、良、恭、俭、让”应成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的积极力量。而对于那些诸如愚孝等不可取的部分,我们的态度就是批判、摒弃,如“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通过大量的事例向学生分析、说明,明确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课堂教学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格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格塑造。 二、立足学生实际,做到有的放矢 如今,许多的独生子女在老师和家长的过度呵护下,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而且在升学的压力下,滋生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行为。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势在必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中我就结合前些日子热播的《温州一家人》的内容进行讲授。电视剧讲述的是温州人坚持梦想,实现梦想的艰辛创业之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重视偶像效应。据悉由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就香港、深圳初中生最崇拜偶像调查发现,周杰伦竟赢过微软主席比尔·盖茨与体坛风云人物贝克汉姆,与姚明蝉联第一名。所以在课堂上借用学生的偶像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我在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了“周杰伦中国风与民族元素”歌曲及相关内容的介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三、结合时政热点,感悟人格震撼 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在平凡的事迹中,感受不平凡的力量。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一个个获奖者事迹,却震撼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大家,感动了华夏儿女。颁奖典礼,掌声、感动贯穿整个颁奖过程,学生在泪水中感受爱的力量。评审委员会给予获奖人物颁奖词,也获得同学们内心由衷的赞誉。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学生内心中那份震撼与动容已无法掩饰。有位同学的观后感这样写道:我们需要这样的感动,来唤醒心中的良知和激情;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和榜样。在欣赏别人感动的同时,更要学会感动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努力感动自己,幸福快乐生活。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