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作为骨科患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1]。目前,护理观念正朝着无痛护理、人性化服务方向转变,因此,建立无痛护理病房作为护理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能为骨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无痛护理服务[2]。本研究对2010年10月~2013年3月来本院骨科住院的患者给予无痛病房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3月经本院骨科诊治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无痛病房护理),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17.0~87.0岁,平均(35.0±5.0)岁;其中,创伤性骨折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颈椎病13例,骨髓炎7例,骨肿瘤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18.0~86.0岁,平均(35.5±5.0)岁;其中,创伤性骨折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颈椎病13例,骨髓炎6例,骨肿瘤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科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首先建立无痛护理理念,改变传统疼痛处理模式。骨科成立疼痛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病区主任及医疗护理骨干人员等组成,护士长起主导作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疼痛分级程度,以及制定无痛治疗方案[3]。制作无痛治疗宣传手册和无痛知识宣传栏,对患者实施无痛宣教。组织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学习无痛知识,临床医师重点学习镇痛方法和理念,护理人员重点学习疼痛评估方法,制作无痛治疗相关表格,并做好相关记录[4]。以时间为横轴,入院疼痛评估、术前疼痛评估、术前用药、术后疼痛评估、规范用药、康复疼痛控制等方面为纵轴,制订日程表,实施规范化的疼痛控制[5]。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度、疼痛控制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
1.3.1术后疼痛缓解度根据VAS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缓解程度判定标准[6]如下。①完全缓解:疼痛消失;②中度缓解:疼痛没有完全消失,但可耐受;③轻度缓解:疼痛没有消失,不可耐受。
1.3.2疼痛控制评分根据Ferrell制订的调查问卷,对疼痛(2条)、一般知识(9条)、药物镇痛(18条)、综合应用(4条)进行逐条评估,回答正确计1分,未回答或者回答错误计为0分,总分33分,分值越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能力越高[7]。
1.3.3护理满意率根据自制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住院期间疼痛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度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6,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度比较[n(%)]
2.2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评分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评分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两组疼痛控制评分比较(分,x±s)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两组间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0,P<0.05)(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讨论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致的不适感和情感体验,在临床上已经成为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有人认为,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患者应忍耐疼痛,不要抱怨;只有重度疼痛才需要处理等。这些观念已经明显落伍。术后疼痛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血压升高、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尿潴留等一系列心理、生理、病理性变化,患者还可能由于害怕疼痛,不敢进行功能锻炼,出现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无痛病房是在无痛原则下,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和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痛苦,使其安全度过诊疗过程。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