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难题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院校进行不断的尝试: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但是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未能调动。为了准确了解高职生课堂表现情况及其形成原因,并为寻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提供实际依据,我们对大一、大二各10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课堂行为表现的问卷调查。
一、高职生课堂行为表现情况
有93.20%的学生有课堂不良行为。42.47%的学生常玩手机,33.75%的学生常常聊天,30.23%的学生常发呆。玩手机、聊天、发呆和做其它事的学生的百分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看小说学生的百分比则下降,睡觉学生的百分比变化不大。随着年级的升高,女生玩手机、聊天和睡觉的现象加重,而男生课堂不良行为变化则较为平稳。
二、高职生的自我认知
(1)原因认知。38.6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因素,31.62%的学生认为是师生共同的因素,11.24%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只有9.0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因素。女生认为是自身原因的百分比高于男生,而男生认为是其它因素的百分比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认为造成不良课堂行为原因是自身的学生的百分比在降低,而认为教师原因和双方原因的学生的百分比在升高。
(2)教师影响因素认知。85%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使其改正课堂不良行为。72.86%的学生认为讲课条理生动幽默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52%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和尊重的老师、平易近人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认为讲课条理生动幽默的老师、自己喜欢和尊重的老师、平易近人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77.6%的学生认为综合型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女生高于男生,1年级学生高于2年级学生。
(3)老师类型认知。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类型为幽默的老师,选择率为82.89%,其余依次为阅历丰富的老师、讲课有条理的老师、关心尊重学生的老师、平易近人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老师。这些类型老师喜欢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超过90%的学生喜欢综合型老师。
三、高职生心理的分析
(一)复杂性和时代性
高职生的常见学习心理包括学习适应不良、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心理疲劳、学习过度焦虑等[1]。逃避学习、注意力分散、厌倦、冷漠的情绪等均归属于缺乏学习动机[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影响因素多样,38.6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因素,31.62%的学生认为是师生共同的因素,11.24%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9.0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因素。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属于缺乏学习动机。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课堂不良行为的主要表现也随之变化。因此,高职生心理具有复杂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二)心理差异性
(1)个体差异。除了各种选项结果显示个性差异外,部分学生对调查、学习等都很冷漠。调查各选项中,约1%~8%的学生选择放弃。
(2)兴趣爱好的差异。从课堂不良行为角度分析:女学生比男学生更喜欢玩手机,2年级学生比1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玩手机;2年级女生比1年级女生更喜欢聊天;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喜欢小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但其中主要是女生中百分比在降低;就做其它事情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男学生比女学生更喜欢睡觉,女生课堂睡觉者百分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男生则相反。由此可见,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玩;随着年级变化,兴趣爱好也发生改变。
(3)依赖性和自尊心的差异。从改善教师类型角度分析:女性对教师的依赖性高于男生,1年级略高于2年级;认为单一型老师可以改变课堂不良行为的百分比,男性高于女性,2年级高于1年级。由此可见,女生的依赖性高于男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高职生已经有了较高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兴趣,有可能是教师在自身教学中需要注重的环节。
(4)男女理性的差异。85%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使其改正课堂不良行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认为某些自己喜欢类型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有77.6%的学生认为综合型的老师可以使其改变其不良课堂行为,女生高于男生。由此可见,在大学时期,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加理性化。
(三)认知和行为统一性不高
高职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包括学习从众心理。在学习态度主要受谁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同辈影响力远远高于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力,教师和家长只能影响大约15.1%的大学生[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课堂不良行为现象普遍,但只有9.02%的学生认为教师因素是导致其课堂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认知水平不成熟,但是非分明;自主意识强,但是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但是不服约束;知错却不改。总之,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有差别,而且认知和行为统一性不高。
四、启示
尽管高职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占大约40%左右,但是8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改变他们,学生认为这些教师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提升自身教学专业素质,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心理的个体、性别、年级差异、时代性以及其认知和行为分裂等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方案及模式。总之,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可塑性很强,心理不稳定,教师教书育人应当做到因材施教,发展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强.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整[J].网友世界,2012,19:70-71
[2]柳国强.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6):30-32
[3]梁瑛楠.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30-23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