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 协同治理的实现有赖于网络、协作、整合等关键变量作用的发挥,而这些变量深受利益状况、社会资本、制度和信息技术等因素影响。由此,协同治理实现的关键便是对上述变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控。 (一)激发显性因素表达,优化网络关系结构。利益、资源、目标等显性因素的表达,能够稳定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预期,优化网络关系结构;相反,忽视主体利益诉求,一味求同压异,主体关系结构将会变动不居和稳态荡失。为此,首先要激励相关主体利益表达,正视其利益需求。相关主体之间应坦诚布公,尊重彼此利益关切,视利益表达为协同治理实现的前置条件而非障碍。同时,要重视阶段性合作利益分配,稳定多元主体合作预期,以此促进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要使资产专有和资源互依并重,实现主体优势互补。协同治理旨在多元主体协同效应的实现,而非一元主体封闭性资产专有、垄断排外。资产专有在确权资产归属的同时,更加强调产权明晰对多元主体交易、合作深化的激励,以此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要制定清晰的协同战略目标,确保主体关系结构的有序性。目标是利益主张的公开化,协同战略目标能够平衡主体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有助于防范、化解合作冲突;同时,清晰协同战略目标,亦是对主体之间角色的明确界定,有益于主体关系结构的有序化。 (二)注重隐性因素培育,深化协作互动机制建设。作为隐性因素的社会资本,与协作互动机制紧密关联。社会资本的累加效应经由互动而生,社会资本的培育有助于深化协作互动机制建设。为此,首先要弘扬协同精神,强化主体互动激励。协同治理所内蕴的协同精神,不仅有利于保障集体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且有利于公共领域善治目标的实现。协同精神的弘扬,要求公民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开展对话、辩论和协商,从而激励主体互动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其次要培育社会资本,推进主体之间横纵向互动关系的纵深发展。为此,多元主体应积极参与协作互动平台建设,提高互动频率、提升互动质量;努力深化互信,承诺与守诺并重,外在承诺与内在承诺结合,谨防机会主义侵袭;采取措施,惩罚不合规主体,培育具有正向效应的社会资本,净化多维网络关系。最后要重视协同治理中的互惠规范建设,充分发挥主体之间非正式互动机制的作用。詹姆斯·科尔曼认为互惠规范的存在,可以使行动的控制权从行动者转移到其他人手中,行动具有影响他人的后果(积极的或消极的)。〔5 〕 (P201 )通过主体之间价值认同、情感联结、互补互助、利他行为激励等,可以有效发挥协作互动机制中非正式机制对正式机制的补充和润滑作用。 (三)加大共享因素供给,促进整合功能发挥。制度和信息技术等共享因素的有效供给,有利于整合功能的发挥与协同效应的实现。为此,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有效供给。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促进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整合功能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互动是影响制度有效性及协同治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将为整合功能进而协同效应的实现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在宏观架构上,既要促进多元主体之间横纵向互动制度的衔接、配套,又要通过制度保障主体之间的正式互动机制与非正式互动机制的互补以发挥协同作用;在具体内容上,政府应营造有利于激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外部环境,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如加大对协同治理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对多元主体协同成果的认定与保护等。二要提升制度本身活力,保证主体结构的有序性和协作互动的有效性。制度是多元主体协作互动的产物,制度的动态更新、日趋完备,有利于激发制度活力和改善制度绩效。为此,应积极发挥协作平台的利益协调功能,完善主体参与、谈判沟通以及权责体系、监督、绩效评估等制度建设,促进网络关系结构的优化和协作互动机制的深化。另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供给。信息技术是整合功能发挥的必要手段,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促使网内外资源的整合,拓展协同治理多元主体协作互动的平台,促进组织之间的协作互动,改善沟通效果,优化组织决策。 参考文献: 〔1〕王诗宗.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学范式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张连国.治理理论:本质是复杂科学范式〔J〕.学术论坛,2006(2). 〔4〕孙国强.西方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5〕〔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Peter Smith Ring, Andrew H. van de Ven.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Cooperative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4(19).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