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大部制改革与防范消极角色行为(3)

时间:2013-09-14 10:30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陶立业 刘桂芝 郑 点击:
(四)克服现实阻力需要改变原有的力场博弈关系。改革意味着改变系统原有的力场结构,其一般逻辑是增强动力,挖掘潜力,减少阻力,进而达到另外一个均衡状态。阻力的大小往往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与历次改革一

  (四)克服现实阻力需要改变原有的力场博弈关系。改革意味着改变系统原有的力场结构,其一般逻辑是增强动力,挖掘潜力,减少阻力,进而达到另外一个均衡状态。阻力的大小往往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效果。与历次改革一样,大部制改革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阻力。概括起来,大部制改革需要克服体制性、利益性及观念性阻力。

  1.建立上下联动职责统一的行政职能机构以破除体制性阻力。时至2008年以整合组建工业信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序幕。〔4 〕 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在大部制改革方面也在进行着探索,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地方政府需要设立什么样的部门,部门内部需要设立哪些机构,地方政府之间并非需要统一" 〔5 〕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的、上下联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就会出现中央与地方在职能机构设置上不统一的可能,产生纵向管理权限和职能对接上的偏差,化解原有职能交叉的同时出现新的交叉区域。同时,地方的大部制改革虽然具有地域适应性,但是极有可能导致其在纵向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合法性降低,地方大部制改革的成果和成效将难以保证。建立上下联动职责统一的行政职能机构,破除体制性阻力必须坚持两点:一是职能统一。中央与地方的部门整合必须围绕着职能展开,相近、相同的职能应归口到同一部门,直线管理上也必须以职能为依据,做到归口管理。二是上下联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应该建立一种积极呼应互动的关系,大部制改革自上而下推行的同时,允许并认可地方在遵循职能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大部制改革探索。

  2.合理调整利益格局以降解利益性阻力。客观而言,政府部门存在着部门利益,在逻辑上,政府部门利益在微观上表现为部门成员个体利益,在中观上表现为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职务责任,在宏观上表现为资源分配和社会影响。大部制改革需要着重处理好这样几个利益关系:首先是政府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公共部门的存在是源于社会客观上需要一个超乎个体利益的组织来满足公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秩序的要求,而不是源于人们主观上对被管理者处境的渴望。公共利益是政府部门利益成为可能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必须以公共利益为依据对政府职能部门利益进行整合、调整甚至是放弃职能部门利益。其次是整合前部门内部利益关系。改革是利益的重组与优化,拆分现有利益格局势必要面对原有利益主体的阻碍。利益既得群体是改革的直接阻力,当改革成果通过制度体制形式固化以后,曾经的改革推动者又转化成为未来改革的阻挠者,动力与阻力的共同标的则是利益。大部制改革无论是个体现实待遇、生涯发展机会还是对部门公共资源占有和分配能力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因而大部制改革也必须立足现实,平衡公共利益和政府职能部门利益的关系,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改革,尽量减少由于利益调整而出现的对抗和冲突。再次是整合后部门内部利益关系。以2013年交通运输部改革为例,机构职能的整合直接影响机构编制的设置,曾经作为部级机构的铁道部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国家铁路局,职能收缩后的国家铁路局内部编制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必然有一部分人员被分流或面临身份转换的问题,原有部门利益必然受到影响,整合后的交通运输部内部同样面临着内部利益和整合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3.实施系统而持续的政治社会化以减少观念性阻力的影响。观念性阻力一般表现在对权力、利益、宗旨、身份等问题上的误读,是观念认同上的障碍和偏差。首先是对权力的误读,将权力视为私物;其次是对利益的误读,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再次是对宗旨的误读,混淆了"谁为谁服务、谁让谁满意"的逻辑关系;最后是对身份的误读,错将权力执行者等同于权力的所有者。当公共权力主体无法在观念上保持对权力、利益、宗旨、身份的正确认识,一旦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和调整,那么就很难保证公共权力主体能正确理解改革的价值和意义。观念性阻力与传统文化因素、政治社会化程度、公共部门内部文化及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等密切相关。减少大部制改革中的观念性阻力需要对政府职能机构相关人员持续政治社会化,以提高公共组织及其成员责任认同的主动性。

  总之,职能配置不尽合理是大部制改革和政府中出现消极角色行为共同的体制性诱因。把大部制改革、防范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行为置于同一讨论情境,既是因为二者在成因、宗旨、目标上具有相关性,也是因为二者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相得益彰彼此促进。当然,受制于公共权力的自我矛盾、科层制组织的有限理性、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及利益性观念性阻力,大部制改革对防范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行为的效果可能会经过长期积淀才能彰显,但是这在根本上并不妨碍通过政府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合理化进而实现公共管理行为规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胡 海,殷焕举.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成就及经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3).

  〔2〕 程竹汝.论权力的工具性问题〔J〕.政治学研究,1996(3).

  〔3〕 竺乾威."大部制"刍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8(3).

  〔4〕 石亚军,于 江.大部制改革:期待、沉思与展望〔J〕.中国行政管理,2012(7).

  〔5〕 杨兴坤.大部制改革中的十大问题与误区〔J〕.甘肃理论学刊,2009(4).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