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结与讨论 KarlParson于1901年提出了主成分概念,用于对非随机变量的分析;1933年Hotelling对其进行了发展,推广到随机变量的分析[2]。主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找到几个综合因子来代表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综合因子尽可能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由于该方法既减少了变量的数目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的做法,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而被广泛应用。 通过对23个籼型杂交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分析表明,不同籼型杂交稻品种稻米品质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的差异较大。运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将稻米11个品质性状转化为4个独立的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其贡献率达到40.23%。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3个籼型杂交稻品种稻米品质分为3类,各类别中,反映外观品质的参数(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及整精米率和碱消值以第Ⅰ类表现较好,表明稻米外观品质在稻米品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稻米品质的优劣不仅受品种自身遗传基因的控制,而且受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灌溉时期和灌溉量、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农艺措施等影响。灌浆结实期间的气候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生态因子,而纬度、海拔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及播期调整引起的品质变化均与该时期的气候生态因子有关[3]。结实期气候生态条件对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较大[4]。张嵩午等[5]研究表明,籼稻类型品种的整精米率性状形成适宜温度为21~23℃,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时,整精米率都会下降。在碾米品质诸多性状中,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变异相对较小,而整精米率则变异较大[6]。稻米垩白大小与水稻齐穗后15d内的温度状况密切相关,此时段温度较高可使稻米垩白面积显著提高[7]。灌浆速率前快后慢被认为是垩白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而灌浆速率均匀有利于垩白的减少,但也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很大关系[8]。有研究认为,长方柱状细胞(即小细胞)是产生和增加垩白的最重要因素,但只有细胞内的淀粉粒为圆球形、排列松散时才形成垩白[9-11]。小细胞多的品种垩白多,成熟期温度高造成胚乳腹部的小细胞数目多,垩白粒率高,这可能是低温较高温凹形多但垩白少的原因。 决定籼稻品种的商业价值、食味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项品质指标:粒长、长宽比、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粒长和长宽比是商品稻米分类及定价的主要依据[12]。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稻米品质能否达到优质或国标定级最主要的制约因子[13],同时也是水稻品质育种最难达到的指标之一。整精米率偏低是目前影响优质米加工成本、实现优质稻品种价值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通过育种途径选育直链淀粉含量中等、垩白粒率低和整精米率高的优质稻品种是提升稻米品质档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加以调控[6,14]。 参考文献: [1]林海.《稻谷》、《优质稻谷》新国家标准介绍[J].中国稻米,2000(2):14. [2]陈士俊,夏青,李凯.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我国农学学派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0(2):93-96. [3]程方民,朱碧岩.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39-45. [4]孟亚利,高如嵩,张嵩午.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1):40-43. [5]张嵩午,周德翼.温度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3,7(4):211-216. [6]朱雪梅,杨文钰,邵继荣,等.优质稻碾米品质在四川不同气候生态区的变化研究[J].种子,2004,23(2);3-6,37. [7]庞华莒.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3):37-39,47. [8]陈能,李太贵,罗玉坤.早籼稻胚乳充实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垩白形成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1,13(2):103-106. [9]瞿波,徐运启,傅丽霞.品质不同的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1,10(4):404-408. [10]范燕萍,唐启源,周美兰.稻米胚乳淀粉细胞结构与米质关系的研究Ⅰ胚乳淀粉细胞结构差异及其对米粒垩白性状的影响[J].作物研究,1988,2(1):18-23. [11]范燕萍,周美兰,唐启源.稻米胚乳淀粉细胞结构与米质关系的研究Ⅱ不同生态条件对稻米胚乳淀粉细胞的影响[J].作物研究,1989,3(2):19-23. [12]罗玉坤,朱智伟,陈能,等.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2):135-139. [13]杨益善,陈立云,徐耀武.从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变化看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发展[J].杂交水稻,2004,19(3):5-10. [14]刘光杰,孙国昌,闵捷,等.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J].植物保护,2003,29(2):15-2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