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高一新生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分析

时间:2013-09-11 14:23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黄万润 点击:
留守儿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也有不良的习惯,以及不同于一般的同龄人的心理。本文是作者多年观察思考的心得体会。
  贵州是一个贫困地区居多的省份,六盘水更是贫困人口占多数、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国家级贫困地区。为了生活,很多人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只能留在家乡,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在成长中,没有了父母的教诲,他们成为高中生后会怎么样呢?本文是平常对学生观察的几点体会。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1心理脆弱。父母是孩子心灵的导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成长中的良师益友。改革开放后,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生产技术落后,因生活所需,许多父母出外谋生,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代管监护。与父母的分离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成熟了,也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主要有:
  1.1.1长期的分离造成了许多学生有寄人篱下之感,内心敏感而脆弱,胆子小,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害怕与人沟通交流;对别人的容忍度也不够,孤独、失落、焦虑,容易与人产生各种摩擦,尤其是住校生表现更突出。我班上有两位同学住校两个月内调换了三次寝室,还产生转班转学的想法。这些同学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是父母在家工作生活,或是跟随父母在城市安居乐业,他们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
  1.1.2监护人多为农村老人,文化素养较低,思想价值观等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挫折教育,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不是遇困难就上,而是有困难就逃,总觉得社会对不起自己。
  1.1.3家庭的贫困造成自卑与极端自尊的矛盾心理。留守儿童的家庭多为贫困家庭,贫困原因多种多样,父母的教导也各有千秋,影响自然大不相同。父母经常教导人穷志不穷的,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非常乐观,把贫穷当作是磨炼,促进了身心的发展;经常唠叨好好读书,将来过好日子的,会把贫穷当作动力,努力去实现知识改变命运。没有这些念叨的会觉得贫困是一种耻辱,羞于示人,处处觉得自己不如人,事事不如意,脾气暴躁,说不得,摸不得,变成了浑身长满刺的刺猬;另一方面,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即使是来自他人包括老师的关爱也承受不起,内心却渴望更多的关爱,小小年纪自尊心特强。
  在我的班上有位女同学家住十分偏僻的农村,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不务正业,平日里游手好闲,家庭无固定收入,长期不给孩子生活费。初中时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每天早上吃几个煮洋芋管一天,直到晚上回家又吃煮洋芋,久而久之,身体跨了,患了非常严重的胃病,有几次在教室都疼晕了。我带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还给她专门熬了稀饭送到她的寝室,她一边吃一边哭,说从小到大没有人像这样关爱过她,包括她的父母,平常连一个问候都没有。我当时也很感慨,心底顿时涌起怜悯之心。后来她发短信给我表示感谢,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自尊心的崩溃,我顿悟了,原来关爱也会伤人,以后我不再采取直接的关心,只能从侧面帮助她了。
  1.2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与否与家庭的教育,社会环境和学校的环境密切相关。留守儿童在家的监护人都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多为年纪大,体质弱,文化程度不高,与这些孩子的共同语言较少,难以沟通,更谈不上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了。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注重“养”而轻“教”,甚至放纵其不良行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校教育中老师工作量大,负担重,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所以不能事无巨细具体到个人,对学生的教育只能尽力而为。况且,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已经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高中老师通常感到回天乏术,难以改变。
  社会虽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现实更胜于教育。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途径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校、家庭的正常教育十年不及社会十分钟。现在中国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学生会认为读书无用;家庭的经济困难和高昂的学费,增加了读书的负担;高中学习难度加大,使学生无所适从。由此种种,在家庭、老师疏于引导时,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学习成绩差,有的还消极对抗学习。
  1.3思想品德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越来越淡漠。父母为弥补情感的缺失,往往注重经济上的补偿,物质上的给予,导致了学生享乐思想严重,好逸恶劳,做事缺乏动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态度。逆反心理也比较严重,对父母以及监护人的批评,训斥和说教很反感,还有对抗情绪,严重者还会离家出走,造成家长和监护人不敢管,于是留守儿童为所欲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视作无物,随意违反,还屡教不改,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体贴父母,总觉得父母和社会对不起他们。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这是一个全社会十分关注和共同探讨的课题。当然,除了这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外,留守儿童也有许多良好的习惯、令人感动的精神。由于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珍珠班是特优特困学生组成的,班上61个学生中就有43个留守儿童,在他们的身上就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赞赏。
  2留守儿童良好的习惯和心理
  2.1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留守儿童能够具备这种特质的主要原因有:
  2.1.1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学习上得心应手,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李扬疯狂英语到我们学校演讲时,需要一个学生配合,两千多学生还没有反映过来,我班上一位男同学便冲上台子,用他流利但非常不标准的英语和主讲人秀起了英语对话,台下笑声一片,他依然故我,最后他免费得到一套疯狂英语教材的奖励,顿时羡煞台下众生,后悔不已。
  2.1.2家庭环境的特殊,促使他们早熟,过早地承担了责任,乐观坦然地去面对自己的生活。班上有位女同学来自偏远的农村,初中就在住校,一只眼睛因白内障已经半盲,她从不掩饰,成天笑嘻嘻的,看到她你的心情就很好,在她看来高中生活真好,丰富多彩的,老师好,同学好,学校好,学习环境好,连洋芋都比初中食堂做的好吃。
  2.1.3看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一点关爱就会让他们感动不已。每个月住读生会有200元的生活费,每次发放时同学们都很兴奋,就像过年一样,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我们也都感染了他们的快乐,教室成了欢乐的海洋。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