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语文教学中已经被推广和使用多年,成为语文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体现为:通过创设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结构化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交互练习。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句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能够开发学习者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因此语文学习也担负着培养学生智力开发的使命。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蕴含一定的隐性知识,课程中文章体裁的多样化特点使得课程知识在知识表征方面有很大的难度,尤其对于抽象化的形象、意象、意境等很难把握到位,如何将这些抽象知识通过图形图像等视觉形式更直观、简洁地进行表达,这对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可视化正是研究如何运用图解手段进行知识表征,将复杂知识直观化的理论。本文结合语文学科内容的特点,对知识可视化在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1知识可视化理论概述
知识可视化(KnowledgeVisualization)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数据可视化(DataVisualization)、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根据MartinJ.Eppler和RemoA.Burkhard给出的定义,知识可视化是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研究视觉表征在提高群体之间知识传播和创新的作用,目标在于传输见解(insights)、经验(experiences)、态度(attitudes)、价值观(values)、期望(expectations)、观点(perspectives)、意见(opinions)、预测(predictions)等,并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1]。赵国庆(2009)认为知识可视化定义主要表达了以下3个层面的含义:①知识可视化的研究目标是促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知识创造与传递,一方面是如何创造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如何将知识传递给他人,为他人所接受;②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对象是视觉表征手段的应用,即采用什么样的图解手段来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③知识可视化传递的内容不是一般的事实信息,而是包含人的智能的复杂见解[2]。由此可见,知识可视化的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视觉表征手段,即将知识(包含人的智能的复杂见解)通过合适的图解手段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知识可视化的实质是将内隐知识或隐性知识外显化,将外显知识生动化。
Eppler&Burkhard将知识可视化技术概括为6种类型[3]:①启发式草图(HeuristicSketches),这种技术是将思考过程中的观点用草图表示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由于每个人的思考过程各不相同,勾画的草图也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流程,启发式草图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灵感捕捉;②概念图表(ConceptualDiagrams),它是利用标准化图形(诸如箭头、圆、锥或矩阵)的帮助对抽象观点的纲要性描述,用以构造信息和阐明关系的可视化表示方法[4];③视觉隐喻(VisualMetaphors),是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抽象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将信息有意义地组织起来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习得;④知识动画(KnowledgeAnimations),是计算机支持的动态的和交互式的可视化,它允许学习者通过控制、交互和熟练操纵不同类型的信息来促进知识的生成和传递;⑤知识地图(KnowledgeMaps),是将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关联绘制,具有导向性,学习者通过探索概念之间的关系,连接特定情境中的复杂观念;⑥科学图表(ScientificCharts),包括知识领域可视化和数字图书馆的可视化界面。知识领域可视化关注的是标识和可视化表达在多学科背景中科学前沿的动态,并且允许通过科学领域的可视链接、关系和结构获取知识资源(作者、机构、论文、期刊等)的新途径;数字图书馆的可视化界面以可视化为基础,应用现有的或新的视觉手段来为数字图书馆提供新的方法,以更好地开发现有信息宝库。
随着对知识可视化理论的深入研究,知识可视化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六种形式,在实际运用中要吸收可视化技术的思想,灵活运用,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不论什么“图”,只要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造,都是知识可视化的有效途径。
2语文课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课件设计中对语文知识图像化深度不够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发现,来自网络的课件及平时看到的参赛课件中文字表述过多、图像与文字的浅层组合是语文课件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件设计中将文字材料作为课件设计的重心,而对复杂见解转化为图形图像的表达方式加工不够,甚至直接将文字材料搬进多媒体课件中。一个组织良好的图形能够帮助学习者清晰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好的图形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他们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比纯语言显示要长久。而目前在进行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时,教材中文字材料中蕴涵的知识“图像”没有或很少被挖掘,没有把文字材料中所表述的关于人物、事件、情境等形象通过生动、典型的画面表现出来。
2.2课件设计缺乏思维训练氛围
语文多媒体课件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的文字范围内,而纯粹的文字呈现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思维,从而不能把文字表达的知识转变为应用性等知识。课件呈现内容缺乏层次性、结构性,在加重学生思维负担的同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不利于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此外,多媒体课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评价与互动,如不能检测学生对复杂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结构中,这样多媒体课件从辅助课堂变为单向知识传播的高级黑板。
2.3缺少对知识内容的可视化表征技术
好的课件必须建立在好的教学设计及对知识内容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尤其语文学科内容本身就是表述性的文字较多,根据学生的短时记忆只能记忆7±2个项目,长的文字表述往往超出了短时记忆的时间范围,又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将文字表述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清晰明了的图形、图像或图表,使得陈述性知识经过逻辑处理、思维加工转变为程序性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知识可视化在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