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折旧680
原材料59
产成品28
银行存款15
借:管理费用1047
贷: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1047
2013年3月: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259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400
贷:应付工资140
累计折旧450
原材料28
产成品32
银行存款9
研究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
借:无形资产400
贷: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400
期末结转费用化支出:
借:管理费用259
贷:研究支出——费用化支出259
而根据笔者给出的处理方法,作如下处理:
2013年1月发生研究费用时,本着谨慎性考虑,计提坏账准备,经关机构测试,预计研发成功的概率为50%,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454
贷:应付工资95
累计折旧289
原材料23
产成品35
银行存款12
坏账准备=454*50%=227
借: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227
贷:坏账准备——无形资产227
2013年2月经有关机构评定自创无形资产成功率为80%,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1047
贷:应付工资265
累计折旧680
原材料59
产成品28
银行存款15
本月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47+454)*20%-227=73.2
借:资产减值损失73.2
贷:坏账准备——无形资产73.2
2013年3月:
无形资产研发成功时:
借: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659
贷:应付工资140
累计折旧450
原材料28
产成品32
银行存款9
借:坏账准备——无形资产300.2
贷:资产减值损失300.2
借:无形资产2160
贷:其他应收款——无形资产2160
五、总结
通过举例可以看出,笔者给出的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有如下优点:
按笔者的处理方法所确认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与该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几乎一致。这通过上例可以清楚的看到笔者的处理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为2160万元,而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只有400万元。笔者的处理方法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更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
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使无形资产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没有收益却要负担费用的情况;而在无形资产投入使用进行摊销时,由于只将一小部分费用资本化,则收益远大于摊销,上述两种情况,均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配比原则,而笔者的处理是将发生的费用计入到应收账款里,研究成功时,转入无形资产初始成本,在以后收益期间摊销,符合“谁受益、谁负担”的配比原则。
笔者的处理方法借鉴了应收账款的处理方法,将无形资产研究成功与否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笔者认为通过相关资格机构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成功与否的评估,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更贴切无形资产研究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违背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按照相关资格机构评估的失败率计提坏账准备,当评估机构评估出研究成功概率非常小时,企业可以即时地放弃这项研究,同时也能使企业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研究进度有更好的了解。
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按照笔者给出的账务处理方法,不用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这对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带来便利。
文章只是针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给出了类似应收账款账务处理的思路,至于在对自创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进行账务处理时,设置什么样规范的会计科目,则需要多方斟酌和再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杨博.我国无形资产新准则及其适用性分析[J].经济师,2006
[4]陈昌云.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价值确认的几点思考[N]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0(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