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新媒介环境下的高职校园媒体文化

时间:2013-09-05 13:17来源:核心期刊网 作者:李德福 任平 点击: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信息社会校园村时代的来临,新媒介环境下高职的校园媒体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路径选择问题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信息社会“校园村”时代的来临,新媒介环境下高职的校园媒体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路径选择问题。

  关键词:新媒介;高职院校;媒体文化

  作者简介:李德富(1974-),男,广东新丰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任平(1963-),男,湖北荆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

  课题项目: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现代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建设研究”(GDGZ12Y115),主持人:李德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6-0038-03

  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媒介的发展,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呈现出信息化“校园村”的新格局。而校园媒体文化的发展体现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品格,凝聚着学校的校园文化积淀,体现着校园品位的重塑与再造。校园媒体文化还起着传承与提升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品牌力量的作用,是繁荣校园文化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内涵

  (一)关于文化的界说

  文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人文、地域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经济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进行界定,美国社会学家DavidPopenoe则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一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二是人们通过观察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的所在社会的文化。泰勒曾说过,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象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RobinFOX更进一步指出:文化和本能的性质相通,二者都为某一种族成员所共有,大部分文化行为也象本能一样,是潜意识的{1}。

  通常人们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精神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狭义的文化专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二)关于媒体文化的界说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所谓的“大众文化”就包括媒介文化和消费文化。对媒体文化的研究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学者凯尔纳(DouglasKellner),1995年,凯尔纳在其《媒体文化》一书中把媒体文化纳入文化研究的框架中进行相关思考,正式将媒体文化研究当成了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媒体文化这一概念既可方便表示文化工业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形式(即文化),也能表明它们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即媒体技术和产业)。让人们关注到媒体文化得以制作、流行和消费的那种生产、发行与接受的循环。将文化、媒体、传播等研究领域相互关联起来。”{2}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媒体文化研究。

  中国学者对媒体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周宪、许钧在1999年《文化和传播译丛·总序》中这样阐述:“一些有影响的研究,主张把媒介与文化这两个关键词连用,或曰‘媒介文化’,或曰‘媒介化文化’。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它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它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它不断地利用高新技术,诉求于市场原则和普遍的非个人化的受众。”{3}可见,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这种对媒介文化的解释和诠释帮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媒介文化,以及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其内涵。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