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行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步入蓬勃发展时期,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的保险专业人才远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需求。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保险实务课程设置改革 高职院校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 不少院校保险实务专业现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真正摆脱学历教育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具体表现是:课程开设和教材选用与普通本科高校基本无异;教学过程以理论为主,辅助一些简单案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基本没有“想”、“做”、“练”的机会;考试方式单一,理论知识的考核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仍然不能摆脱考核学生“记忆力”的限制;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基本没有接触过实践,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2.教学方面的探索成果较显著,问题也比较突出 多数开设保险实务专业的高职院校能够遵循教育部提出的“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用与技能”的原则,课程设置不搞理论专论,形成了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实训、情景模拟、专项实训、假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训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条件差,加之存在“五少”现象,即:有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少、实训教材少、资金投入少、实训课时少、实训基地少等,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由于教学管理考核等方面不够完善,任课教师各自为阵,实训教学不系统、不经常,实训达不到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效果和目的。 3.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保险企业需求 笔者所在学院曾做过一份市场调研,就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向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师、在校学生、已毕业的学生和保险公司做过问卷调查,从来自于保险公司的回收问卷来看,90%的保险公司都希望在保险课程的设置中,首先应突出实用性。具体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熟练操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和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和运用。有些岗位(如保费部)还特别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五笔打字方法。其次课程设置要综合、全面。保险企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要跟不同类型的客户打交道。而客户的兴趣千差万别,很难一刀切,所以要求员工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去服务不同的客户,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综合性、全面性、实践性的特点。最后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简单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学生走向工作单位以后,没有社会经验,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给学生传授一些社交技巧,让学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的本来面目,可能会缩短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磨合过程。 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保险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保险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具备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而且需要具备与保险业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此外,随着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针对核保、核赔、查勘定损、电话营销等岗位开设专门的课程也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保险实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 1.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些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存在重复现象。在教学中,可将重复内容统一在保险学原理课程中讲授,其他课程尽量删减,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进行重复,浪费教学资源。 2.删繁就简,以够用为原则 可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基础等课程简化为实用的保险理财,既能够与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匹配,又能满足市场保险需求的变化。 3.增加选修课数量,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保险业人才需求的综合性、多方位性和多层次性,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选修课数量,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如汽车、建筑、医学、法律等,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与个人的发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