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服饰向我们传达着一种信息,即女性要通过华装丽服,过分的修饰来迎合社会,这显示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的低下。不仅如此,服装的保守性也能从另一方面显示女性地位的卑微。为了纯洁风气的需要,女人必须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德国学者傅克斯对这个时期服装的评述的则更为精辟,他说:“庸俗的道德要求用裙子构成一道围墙,把妇女的身体像一座碉堡似的围起来。妇女不仅因此而受到保护,免遭各种侵犯,而且自上而下形成密封状态。因为即使是最强劲的风也不能使身体的任何部分透过层层衣裙而闪露出来。”回归原文,我们仍能找到相关信息。例如,撇开主人公简·爱层层厚重的黑灰色裙子,每逢出门,她无不带着帽子,外加手套、斗篷,将整个人似乎密封起来一样。再如,劳沃德学校的学生无一不是处处带着立领,使自己完全地被包扎起来。这一时期保守的服装也将女性禁锢,毫无自由可言。 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就是这样禁锢着女性。有谁意识到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与控制?对于“变成幻想中的天使”一说,是否与教堂的彩色玻璃异曲同工,大多数女性都有着奢华的情怀,喜欢繁复而华丽的东西,尤其是置身于那样一个大趋势之下。当时的风气——保守,遵从秩序,以及对于妇女道德的禁锢使得服装本身变得严密,层叠,把女性包裹的不透风。这些都在向我们展示社会的不公,以及社会对女性造成的悲剧。 结语: 本文着重对小说《简·爱》的服饰描写进行了分析,来探究小说背景下即维多利亚早中期的社会阶级差异和女性地位。通过纵向分析,我们得知,维多利亚社会是一个等级观念十分浓厚的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饰则构成了这种等级观念外在反映的载体。贵族阶级如英格拉姆、林恩夫人等通过华丽服饰展示着自身高贵的地位,同时向下层人们传达着该阶级的价值理念;富裕的中产阶级则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而极力模仿贵族阶级,尽可能地向他们靠近;无产阶级如劳沃德学校的学生只能身着粗布烂衫,在中上层阶级的剥削压迫中艰难地挣扎。通过横向分析,我们了解到,维多利亚社会男女社会地位极不平等。在服饰上,上层女性极力地修饰,运用复杂的设计,夸张地表现身材曲线,以精美刺绣、蕾丝及丝绒表现其高贵的气质,从而达到取悦男性的目的。思想如从前般的保守的社会,并未同工业革命前进而有所改变。女性将自己包裹在严严实实的服饰中,被人冠冕堂皇地夸赞为纯洁风气的需要。由此可见,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毫无地位可言,无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甚至是话语权都被限制。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是埋葬在华丽服饰下的可悲的花瓶。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贵族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73。 [2][3][4][5][6][8]Bronte,Charlotte.JaneEyre.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 夏洛特·勃朗蒂.《简·爱》.伊利人民出版社.2003。 [7]K.D.Reynolds.AristocraticWomenandPoliticalSocietyinVictorianBritai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2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