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不同文化程度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呈现学历越高幸福感越强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受教育程度与人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所得到的各种待遇和发展机遇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意味着生存条件越好,发展机会越多,因而其幸福的体验就更强一些。另外,教育使人们获得了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教育的核心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可以成为人们的智慧力量,追求幸福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并提升社会地位,因而更容易获得一种内在的幸福感。同时,学习科学与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成长和理想实现的过程。精神生活的充实,理想世界的广阔,从本质上提升了人的价值,拓展着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因此,谁对人生意义与本质把握得最透彻,追求得最执着,谁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就高。从这一意义来看,提升人生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幸福感的前提。该事业单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工仅占到全线职工的2.3%。这一群体职工由于学历高,人员少,专业知识深厚,综合能力强,从而具有优先获得良好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并且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贯穿人生的。他们更易被单位重用,一般都是机关干部和科研骨干,他们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量大,工作视野较为开阔,其个人晋升、发展等机会相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而言要大得多,他们所体会到的个人价值实现感也要高于其他职工,因此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由于大部分都是一线职工,在个人晋升、民主管理参与等的机会有限,低学历影响了其发展与晋升的机会,因而其个人幸福感相对较低。 最后,不同年收入职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差异,呈现同一区域收入高的职工幸福感较强,不同区域相同收入的职工幸福感不同。一般而言,那些具有较高收入的职工有更多的机遇实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同时,较高收入职工往往其学历、职位相对也较高,他们在个人价值实现上更能体验到满足感。但是,绝对收入的高低与职工幸福感的强弱并非完全正相关。该事业单位在长江上游四川宜宾的职工收入远不如下游的南京同行业的职工收入,但在调查中发现,宜宾同行业职工的幸福感比南京同业职工的幸福感要高。出现这一现象可以用"相对收入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希望绝对收入是不断增长的,但其幸福感却并不同步于收入的增加而增强。因为,在大多情况下,较高收入不一定能满足职工的非物质需求目标。每个现实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在其周围都有大量参照人群,人们常常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在比较过程中体验幸福的感受。四川宜宾同行业职工在当地和其他行业比较,发现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心理就会感到自尊和满足,从而产生某种幸福与快乐的体验。而对于南京地区的职工而言,虽然其绝对收入较高,但因其生活消费的支出也较高,特别是住房及子女教育消费的支出等远高于宜宾等地的职工,他们与南京其他更好的收入群体相比失去了优越感,从而产生了一种不满的消极体验,感觉自己不太幸福。 四、提高职工幸福感的建议 其一,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问题是职工反映最多的问题,其中又以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最为严重。机关工作人员与基层职工收入差距很大,尤其是作为事业单位,领导的收入过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制度的不公平,使得在收入的分配上出现较大问题,基层职工常有抱怨。此外,"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得部分职工消极怠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及福利待遇,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政策向基层倾斜,以维持岗位间的平衡。 其二,更加关心基层职工的发展。基层职工面临着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福利待遇低,文娱活动少等诸多影响幸福感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是营造更和谐的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管理干部应该深入基层了解职工的真实情况,尊重基层职工的劳动,体谅基层职工的困难,了解职工的需求,一心一意为基层职工谋福利谋发展。制定相应的有利于基层职工拥有更加公平的晋升空间,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更加优厚的工资待遇,更加和谐的文化氛围,更加丰富的业余生活的各种措施,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其三,大力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职工在晋升空间方面幸福感偏低,因此,树立正确客观的幸福评判理念,坚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职工个人提高自身幸福感的基点。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幸福的概念,避免把幸福的概念庸俗化,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幸福来源于一个人的成就感,对社会的贡献,人际关系和谐。要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目前工作当中存在的压力。行政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必须与宣传部门一道做好思想工作的引领工作。各级机关应通过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引导职工在衡量个人利益得失时,更多地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克服那种自觉不自觉地向先富起来的人看齐的思维定势。同时,应通过各种制度建设,使职工的价值取向脱离社会上流行的拜金主义倾向,向理想、信念主导回归,通过提高职工的幸福感,激励他们以更佳的状态做好本职工作。 其四,切实落实民主管理的各项措施,高度重视构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调研中发现,该事业单位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诸如收入分配制度不透明,民主管理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导致基层职工对上级不满,而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机制不健全使上下级之间关系恶化,影响行业和谐发展。因此需要构建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来听取全体职工的诉求,如建立网络化的"沟通零距离"信息交流平台,作为职工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绿色快速通道";提供领导与职工直接沟通交流的机会,使领导与职工经常性"面对面",开诚布公,"实话实说"。另外,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定期向职工汇报工作,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改善工作。健全民主管理档案,定期向全体职工通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规范公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指正。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 [2]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 7074. [3]潘玉进.温州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2008,14(2):155163. [4]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